老人養老 飲食用藥與情緒

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情開朗、樂觀直爽、胸懷廣闊、心情舒暢。」(Fotolia)
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情開朗、樂觀直爽、胸懷廣闊、心情舒暢。」(Fotolia)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就是保養、調養、補養;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說文解字》中說:「生,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從生。」《易傳》也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我們大致可以把養生歸納為:遵循生命發展的規律,從而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目標的理論和方法。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養生書籍中,北宋陳直原著、元代鄒鉉續增的《壽親養老新書》即是最早的一部專門針對老年人養生保健、卻病延年的養生專著。書中有許多老人養生觀值得學習,介紹如下: 

飲食是滋養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依賴和根本。能進飲食則水穀精氣充實,水穀精氣充實則氣血旺盛,氣血旺盛則筋力強壯。所以脾胃是五臟的根本。所以一身之中,陰陽的運用,以及五行的相生,沒有不靠飲食來運作的。 

北宋陳直原著、元代鄒鉉續增的《壽親養老新書》即是最早的一部專門針對老年人養生保健、卻病延年的養生專著。(Fotolia)北宋陳直原著、元代鄒鉉續增的《壽親養老新書》即是最早的一部專門針對老年人養生保健、卻病延年的養生專著。(Fotolia)

飲食原則:溫熱熟軟

少年之人,元氣壯盛,有時飢餓或飽食,過食生冷,由於身體的根本強盛,不容易患病。但老年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靠飲食來滋養氣血,若飲食生冷沒有節制,飢飽過度,不懂得調養身體,動輒患疾。凡人患病,沒有不因風、寒、暑、溼、飢、飽、勞、逸而得病。身為人子,能不謹慎嗎?若罹患疾病,應該先用飲食療法,觀察疾病症狀,用食療來醫治。食療不癒,才用藥物治療,這主要是食療比較不會傷及臟腑。 

子女能親自調理尤佳

凡各種飲食,子女應親自調理烹飪,不宜讓他人去做,以免怠慢疏忽老人的飲食。老人的飲食,應該要溫熱熟軟,切忌黏硬生冷。飯後由子女引領行走一、二百步,以運動促進消化。老年人不可一次吃得過飽,只能多次進食,使脾胃容易消化,水穀的精氣不斷化生。如果一次吃得太多,容易傷到腸胃導致脘腹脹滿。 

飲食是滋養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依賴和根本。(Fotolia)飲食是滋養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依賴和根本。(Fotolia)

因為老人年高體弱,腸胃薄弱,不能受納、消化,所以容易致病。作為子女,必須深深體會、明察,這是奉養老人的主要方法原則。 

養生的最高境界

養生,不是簡單地吃健康有機無毒的食物就是養生,養生包含了身體、心理、靈性等全方位的保養、調養。其實最高段的養生,即是修煉,返本歸真。

其實最高段的養生,即是修煉,返本歸真。(Fotolia)其實最高段的養生,即是修煉,返本歸真。(Fotolia)

治療老年人疾病 忌「急」

常見當世之人治療老年人的疾病,同治療年輕人一樣,亂投湯藥,妄行針灸,來攻其疾患,希望快速澈底治癒。竟然不知高壽老人血氣已經衰弱,精神減弱虧耗,身體狀況如同風中燭火容易被吹滅一樣危險,容易遭受各種疾病的侵襲,以致於視力糢糊,聽力下降,手腳活動不靈活,身體疲倦,頭暈目眩,不能適應自然環境與氣候的變化,舊疾時常復發,或者便祕,或者腹瀉,或者肢冷,或者體熱,這些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狀態。

如果不能順應老年人的體質特點及發病狀況來施以治療,而是匆忙使用針灸、藥物,力求盡快治癒,往往由此招致難以預料的危險。況且治病祛邪的藥物,或者湧吐、或者發汗,或者疏解,或者瀉下、利尿。這主要是老年人不同於年輕人真氣壯盛,雖然湧吐、發汗、瀉下,都不會有危險。年老體弱的人則不同,如果發汗則陽氣外泄,湧吐則胃氣上逆,瀉下則元氣虛脫,立刻就會招致意想不到的後果,這是養老非常重要的禁忌。

藥物只是輔助

大體上老年人用藥物治療,只是扶持性的輔助療法,只能用溫和平淡、順暢氣機、增進飲食、滋養補虛、中正平和的藥物來治療。不可用巿面上購買、他人惠送、處方不明以及藥性如狼虎般猛烈的藥物來服用,一定要仔細審察清楚。如果身體有舊疾,時常復發,就要隨他的病情症狀,用中正平和的湯藥,治療三、五天後,自然平安無事。然後調理飲食,依照食療的方法,根據食物的溫、熱、涼、寒四性及酸、苦、甘、辛、鹹五味,調配飲食來治療,這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體弱者「勿過度治療」

本文提到老年體弱,不可妄行過度的治療,以免招致不良的後果。其實不止老人,凡患病後體虛之人,等同老年人的防治。例如,當身體過度虛弱時,依一般常規醫療必須進行開刀或化療、放療等激烈的治療時,宜三思而後行,以免治療本身成功了,但身體卻不行了。 

個體差異大「用藥宜慎重」

由於老人機體內環境生理性變化以及老年疾病所具有的特點及個體差異性大,所以老年人選擇用藥的品種、劑量都應慎重。其治療量與中毒劑量很接近,而且還會出現對這一患者無反應的劑量,而對另一患者出現中毒反應的情況。同時由於老年人患多種疾病,服藥品種多,又會出現藥物相互作用。有些人自行服藥及隨意增加劑量或盲目服用補藥,都可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對老人用藥要採取慎重態度。 

老年人選擇用藥的品種、劑量都應慎重。(Fotolia)老年人選擇用藥的品種、劑量都應慎重。(Fotolia)

老人憂鬱 

為何年紀越大,脾氣越壞?人老之後,性情容易孤僻,容易感傷,一旦感到孤獨寂寞,就會憂鬱煩悶。 

雖然年事已高或身體衰弱,但仍保有雄心壯志,由於不能合乎時宜及人情事理,使他的願望難以實現,儘管生活安適,心中仍常感不足,所以常唉聲嘆氣、心情焦慮、固執任性,性情脾氣多變、像不懂事的小孩一樣。 

由於老人血氣虛弱,中氣不順,一旦憂憤惱怒,就容易使飲食不化,臟腑功能紊亂,變生疾病。 

如何化解老人脾氣? 

老年人體弱、衰倦,一般會無所用心,若能見到喜愛之物,自然會用心於物上,精神有所寄託,避免因一個人孤獨、寂寞帶來的悶悶不樂、精神不佳。 

因此,奉養老人的方法,要順著他的脾氣與愛好,迎合他的心意,博取他的歡心。例如他喜歡讀書、繪畫、下棋、運動,就讓他做喜歡做的事,自然心情愉悅。深切體恤、了解老人的心境,常令人陪侍身旁,不讓老人獨自坐、睡。如此便容易忘掉孤寂、鬱悶、心中焦慮,脾氣性情自然可以釋放、減輕。 

養生莫若養性 

「養性」包括了「道德修養」和「精神修養」,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真人衛生歌:「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怒有節嗔怒少,心識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凡人不可無思,當以漸遣除之。」

長壽老人的共通特點

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情開朗、樂觀直爽、胸懷廣闊、心情舒暢。」所謂「怒傷肝,喜傷心,思慮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過喜傷心,思則氣結,悲則氣消,驚則氣散。」 

為了保持精神穩定,心情愉快,使大腦經常處於最佳的調節狀態,應當根據自己的嗜好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如下棋、繪畫、寫字、養花、讀書看報、適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以及文娛活動等,精神有所寄託,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延伸閱讀
玩桌遊學知識 提升老人防暴意識
2018年11月11日 | 6年前
研究:幫忙帶孫可延壽
2018年09月09日 | 6年前
子女虐父母 年通報8千件
2018年09月05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