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台灣】頂風的鄉愁 口湖海鄉和他們的故事

口湖海岸線滄桑地貌——宜梧滯洪池,海水來了,就住下了。(吳雁門/攝影)
口湖海岸線滄桑地貌——宜梧滯洪池,海水來了,就住下了。(吳雁門/攝影)

文/吳雁門

口湖係西濱海岸線上的一個小漁鄉,在國境之西。明末清初,先民渡海來台,經俗稱「黑水溝」海流強勁的澎湖水道,復前行40海浬,蹈海而來的海客歡聲呼叫:看見陸地了!

海嘯痛史  族群集體創傷烙印

這片漳、泉人士入台灣最先接觸到,後來被稱為「口湖」的炎荒之地,犯難登岸的「羅漢腳」們,有人就頂著灰濛濛的東北季風,選擇於此落地生根;更有人越過牛挑灣溪,與先前從笨港溪出海口,溯溪而上,在10里外「水漆林」、「笨港」兩地捨舟上岸的先民聚居屯墾。

口湖、水林和北港3個鄉鎮,日月更迭,逐漸形成目前164線道共同生活圈;生活圈內居民普遍存有金湖地區海嘯而後衍生瘟疫,造成「萬善同歸」的創傷性事件集體記憶。

清道光25年(1845)陰曆6月7日始,連著5天狂風暴雨肆虐,牛挑灣、笨港二溪溪水暴漲決堤,與洶湧大潮包夾灌入沿海村落,9個村莊滅頂,土厝崩泥、船筏盡沒,官方估計罹難者有2,300人,疫病接踵而至,生民又添浩劫。

每年6月8日,幾無例外的,海天總是陰著臉飄起雨來,而在澎湃的潮聲中,鄉公所、萬善祠與社區文化團隊規劃的金湖「水藏祭」,漸演為海村民俗文化盛典;是日,旅居在外的遊子,都會返鄉團聚,同時參與此具有特殊意義的祭典活動。

海村人黃金城〈中〉少小離家老大回,舉目有山河之異。(吳雁門/攝影)海村人黃金城〈中〉少小離家老大回,舉目有山河之異。(吳雁門/攝影)

創傷事件成為歷史故事,在口湖海鄉轉型的新文化層裡,更有許多人以積極正向的心態,在逆境中找出路,默默地注入了珍貴的人文元素。 

風頭水尾一方人 他們頂風行船

/民主先驅李萬居
台灣民主先驅李萬居(1905~1966),口湖鄉梧北村人。19歲時,於堂兄李西端協助下,赴上海求學;23歲進入巴黎大學文學院,攻讀社會學。1945年由重慶返台,接收日據時期之《台灣日報》,後更名為《新生報》,擔任發行人兼社長。

詩人李丁紅推崇李萬居是大格局的政治人。(吳雁門/攝影)詩人李丁紅推崇李萬居是大格局的政治人。(吳雁門/攝影)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理事長李丁紅與李萬居同村,受業於李西端,青少年期經常聽他兄弟倆月旦時政。他盛讚李萬居特具文人風骨,屬於理念型與大格局政治人物,以高票連任4屆省議員,質詢內容每涉及民主人權、中央民代改選、政黨政治等敏感議題。

1947年創辦《公論報》,重視副刊文字,同時也鼓吹其政治理念,屢觸禁忌,發行14年間,多人繫獄,最後被迫交出經營權。李萬居為媒體人與政治工作者,頂風行船,對台灣的民主化有啟迪之功。

/試管嬰兒權威李茂盛
台中市茂盛醫院是治療不孕症的研究型醫院,患者來自全球36個國家,至2017年,活產試管嬰兒超過萬名;這位在人工生殖醫學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李茂盛院長,是口湖鄉梧南村人。梧南村、梧北村就一條村路之隔,他與李萬居是同個家族,並深受族長的民主思想啟發。

試管嬰兒權威李茂盛院長。(茂盛醫院提供)試管嬰兒權威李茂盛院長。(茂盛醫院提供)

「小學6年中,未曾穿過鞋子!」「小五時立志要當個醫生,卻被認為是做白日夢!」後來,李茂盛不僅當上醫生,獲得博士學位,更成為治療不孕症的權威。「借上帝之手,補人間缺憾」,他造福無數患不孕症夫婦,更挽救了許多瀕臨崩解的家庭。

從童年至成為名醫,吃苦、挫折與考驗,一樣也沒少過,遂鍛鍊出他堅韌的個性來。接受媒體採訪,一憶及兄弟姊妹工作供他念書的往事,總是激動莫名。李茂盛提攜族中晚輩,積極參與家鄉事務;李萬居栽培子侄,關心台灣民主化進程,飲水思源不忘本,正是海鄉人的本色。

/人文導師吳繼釗
「汪洋中的一條船」書中主人翁,鄭豐喜克服身障與逆境奮發向上及和吳繼釗女士的愛情故事,感動、激勵了千萬台灣民眾。台灣民眾透過生命鬥士鄭豐喜,認識了在地平線下方的口湖。遺孀吳繼釗執教口湖國中,2004年退休後,全心力投入「財團法人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慈善工作。

鄭豐喜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繼釗。(吳雁門/攝影)鄭豐喜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繼釗。(吳雁門/攝影)

基金會設立於1977年,其成立與運作過程,喚起國人對身心障礙者權益的關注。她帶領基金會設置身障學生獎學金、輔導身障者技藝訓練、促成雲林縣濱海兒童關懷中心、推動環保巧手藝術、成立烏麻園慈善工作隊、義賣書展......。

我們約在「鄭豐喜紀念圖書館」見面,6月炎蒸,海風穿堂入室,漫步迴廊間,她神采怡然。當輕聲詢問,41年來基金會幫助過多少位身心障礙的朋友?她的眸子轉為蒼茫,略沉思後,悲憫的說:真記不得了!

討海人的日常 魚塭、溼地、海洋!

溼地造景。(吳雁門/攝影)溼地造景。(吳雁門/攝影)

/類自然生態養殖戶何銘輝
鰻苗量劇減後,文蛤成為口湖養殖業最大宗,金湖、台子村地區有400餘甲養殖池。何銘輝三代均養殖文蛤,擁有10甲池子,於金湖地區算是大戶。
類自然生態養殖家何銘輝。(吳雁門/攝影)類自然生態養殖家何銘輝。(吳雁門/攝影)

「一甲池子曾收成4萬5千台斤,平常保持在3萬餘斤左右!」他表示,40年的養殖經驗及熟悉類自然生態養殖的知識,他的池子育成率是區域內最高的。「不用藥,運用生物鏈技術,維持池中生物平衡!」依比例混養的虱目魚、黑鯛、鱸魚、草蝦,是負有維持生態平衡的工作魚。

他擁有類自然生態養殖的知識,鼓勵兒子就讀雲科大環工所,擬結合實務與學術研究,提升家族養殖專業能力,這是口湖地區養殖業者提升的縮影。

/現代版蚵女翁金綿
翁金綿台子村人,養蚵人家的千金女,嫁與養蚵人,近海作業50年,台灣海峽的潮汐,她再熟悉不過了。站在消波塊上,我請教她,會不想出海工作嗎?「辛苦就不說了,一天經常要來蚵田兩趟呢!」她迂緩的將竹筏拉了過來,還未坐上竹筏,年改後的消極情緒,當下竟然被療癒了。

現代版蚵女翁金綿。(吳雁門/攝影)現代版蚵女翁金綿。(吳雁門/攝影)

現代版台子村蚵女,最高紀錄曾養過4萬餘條牡蠣,她喜歡唐詩,當過媒體地方記者,寫得一手好文章;寫文章的手,能將百斤重的整簍牡蠣,抬舉過腰,直送上接駁車。

口湖鄉金湖近海養殖─蚵田。(吳雁門/攝影)口湖鄉金湖近海養殖─蚵田。(吳雁門/攝影)

「自己身上充滿能量,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氣!」她半截身子泡在海水裡,指著逐漸消退的海潮,有意無意的,對我說起道法來!

/海鄉故事人蔡云珊
遠客作口湖一日遊,車子導航至「口湖遊客中心」,迎接您的會是專案經理蔡云珊,和她準備的「碗公飯」、「艱苦人的風味餐」,菜單展露十足海線人豪邁風格。

海鄉故事人蔡云珊。(吳雁門/攝影)海鄉故事人蔡云珊。(吳雁門/攝影)

南北兩池,面積達100公頃,有「小明潭」之稱的宜梧滯洪池,就在遊客中心西側,小明潭北接成龍、湖口溼地,生態景觀豐富。她是咖啡成癮者,同時也是一位迷戀鄉土的導覽人員。

宜梧滯洪池,南北二池,水光瀲灩,有「雲林小明潭」之譽。(吳雁門/攝影)宜梧滯洪池,南北二池,水光瀲灩,有「雲林小明潭」之譽。(吳雁門/攝影)

蔡云珊的生態保育理念,認同成龍、湖口溼地並非主題樂園,應保持原來地貌,不宜引入破壞式建築和恆久性裝置素材;連結進來的農漁村觀光行程,則推薦好好領受鄉村生活,漁民挑戰氣候,艱苦的海上作業及食材故事,均值得記錄在玩家的旅行日記裡。

/口湖鄉鄉長林哲凌
口湖有8個養殖區,漁業署認定,半數以上人口從事養殖業,中途補選接手的林哲凌認為,口湖有條件成為漁業重鎮,但漁產品極少在本地加工,應設立漁業加工區,輔導業者建立自己的品牌。

口湖鄉鄉長林哲凌。(吳雁門/攝影)口湖鄉鄉長林哲凌。(吳雁門/攝影)

產業與觀光的結合上,2018年似乎看見了契機,雲林縣第一次辦理龍舟賽場地,選擇在宜梧滯洪池,大大的提升了口湖鄉能見度。龍舟比賽期間,林哲凌晒了一身黑,他堅定的論述,要將宜梧滯洪池、成龍及湖口溼地、海口故事園區,3處發展成口湖鄉具吸引力的景點。

成龍溼地上的舟群,想像著海洋。(吳雁門/攝影)成龍溼地上的舟群,想像著海洋。(吳雁門/攝影)

地層下陷趨於緩和,宜梧滯洪池、成龍與湖口溼地,轉負為正,變身為環境教育與觀光賞鳥地標;只是海風和夏潮不解人事,俱拉開嗓門,猶殷勤問訊:海鄉人,鄉愁還在否?◇

湖口村外地層下陷地貌。(吳雁門/攝影)湖口村外地層下陷地貌。(吳雁門/攝影)

延伸閱讀
暑假玩濕地 親子共學營登場
2018年06月28日 | 6年前
鳥人單車環島 記錄最新溼地實境
2018年04月01日 | 6年前
高雄林園溼地 水母湖美景吸睛
2017年12月19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