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肛門瘻管】
一位30多歲的外籍勞工因肛門口疼痛,解便時更不舒服,幾天後發現肛門口有腫塊,且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腫塊皮膚還破了一個洞,流出膿血。雖然後來傷口疼痛有改善,但傷口卻一直無法痊癒,已影響生活,因此到成大斗六分院尋求治療。
引進LIFT術式 完成100例
成大斗六分院一般外科醫師林威廷指出,病人接受「經括約肌間瘻管截斷手術(LIFT)」手術,術後只住院2天就出院,加上規則回診追蹤,傷口約莫4週後完全癒合。
林威廷說,2007年由泰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Arun Rojanasakul發明的LIFT 術式,是從內外括約肌間的空隙,截斷靠近肛管內開口處的瘻管,阻斷細菌經由瘻管自由進出內外開口,以達成傷口癒合的目的,且手術沒有切開括約肌的問題,病人術後並沒有人出現大便失禁。成大醫院是在2013年引入此一術式,至今已完成約100例。
路易十四 曾患肛門瘻管
林威廷說,治療肛門瘻管的醫學史,遠從「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時代起便有記載。其中,最有名、也是治療方式的轉捩點,是17世紀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曾得過肛門瘻管,但接受許多治療卻都失敗,最後是由他的理髮師,也是外科醫師 Felix花了6個月時間,把監獄裡75個犯人捉來做開刀實驗,絕大多數犯人在實驗後死亡,但卻讓Felix發明了二個手術用工具。
他以自行發明的器械將整條瘻管劃開,雖然傷口變大,最後反而好了,「瘻管切除/切開手術」也因而演變成肛門瘻管的標準治療方式,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成功靠外科器械切開瘻管,並治療成功的手術。因此1686年被路易十四訂為「瘻管年」。
「瘻管切除/切開手術」的後遺症
「瘻管切除/切開手術」的成功率高,也是絕大多數現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選擇做法。但林威廷也指出,此手術需切開括約肌,對括約肌力量正常的患者並不會造成功能上的損害;但對於括約肌無力患者,或原本就屬於高位複雜性瘻管的患者,此一術式就有可能造成大便失禁的後遺症。
不過,林威廷也指出,LIFT 手術雖提供新的治療肛門瘻管武器,並能保留患者完整的肛門括約肌功能,但有些複雜的高位瘻管可能連經括約肌間瘻管截斷的機會都沒有,就必須回復傳統的「瘻管切除/切開手術」術式。(編按: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BOX 肛門瘻管
瘻管指的是不正常的通道,發生在肛門口周圍的即稱為肛門瘻管,大部分都會在肛門口附近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無法自行癒合的傷口,又稱為「外出口」。此瘻管會往肛門方向延伸,一路通往肛管內,形成一個「內出口」。
惱人的肛門瘻管常見族群為:男性、青壯年、體重偏重者、糖尿病患者、長期抽菸者、長時間久坐者、缺乏運動者。◇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