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自戀型人格」孩子嗎?
想想看,假如你自小就被「寶貝」、「寶貝」地叫,你會怎麼看待自己?你會要求什麼樣的待遇?你會反省自己嗎?會尊重別人的感受嗎?「寶貝」的世界中心不就是「寶貝」自己嗎?哪還需要有別人呢?被這樣對待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就成為缺乏反省能力、無法吃苦的「自戀型人格」寶貝。
所謂的自戀型人格,根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有以下的特質:
自我感覺過於良好。覺得自己很重要,誇大成就與才能,雖然表現一般,卻自認優越,也希望別人認同。2. 夢幻泡影。相信無止境的成功、權力、美貌,或是幻想理想的愛情、工作、事業等。
3. 獨一無二。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所了解。
4. 需要過度的讚美。
5. 認為自己有特權。不合理的期待自己有特殊待遇,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或她的期待。
6. 在人際上顯得剝削。會占別人便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7.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
8. 妒忌妄想。時常妒忌別人或且認為別人妒忌他或她。
9. 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以上只要有符合5項特點(或更多),就需要高度懷疑,這個人的自戀程度足以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
而常把小孩當作「寶貝」的父母,則有以下常見特質:
1. 往往相信他「寶貝」的特殊及獨特。
2. 希望自己的「寶貝」有特權,沒有也要幫忙弄到。
3. 過度高估「寶貝」的能力與外貌;給予太多的鼓勵和讚美。
4. 父母會不自覺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像是在臉書po炫耀文,買貴到離譜的小孩專屬超跑等。
自戀型「寶貝」容易疑心或霸凌
被當成「寶貝」的小孩,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省。如果再加上家庭經濟環境好,長得又不錯,就會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擁有無止境的成功、權力、美貌,也可以得到理想的愛情、工作、事業。
這樣的人,當然很容易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並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自戀型人格能力不足者,不斷換工作,把事業搞砸,心裡總覺得別人嫉妒他、搞破壞、運氣不好;有能力者,經常是家中或職場的小霸王,欺凌同事屬下,甚至毆打家人,變成很多人痛苦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