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例一休看青年不滿 學者:台灣政治最大警訊

政大林佳和副教授表示,一例一休裡面一些細緻的問題,在示威抗議的不滿宣洩中,已慢慢淡化,轉變成年輕人的控訴。(記者郭曜榮/攝影)
政大林佳和副教授表示,一例一休裡面一些細緻的問題,在示威抗議的不滿宣洩中,已慢慢淡化,轉變成年輕人的控訴。(記者郭曜榮/攝影)

文/記者郭曜榮

一例一休修法給台灣社會帶來的動盪,從2016年底延續到2018年初,有學者表示,台灣人面臨一個反思,即為是否還要把「方便」當成「理所當然」,這不只是去伸張其他人的權利,而是整個社會該往哪走的問題;對於執政者而言,告訴人民你所選擇的價值,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任務。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表示,在一例一休爭議中,網路上有個反應讓他印象深刻,其點出台灣人應該深思的問題,也就是還要不要把自己的喜好,當作別人應該辛苦工作的必要,「到底是必要之惡,還是不得不的善」,台灣社會已走到一個關頭,不可能一切往勞動保護靠攏,不斷主張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卻又不斷要求個人要很方便,「24小時都可以買東西」。

他舉例,有德國朋友向他表示,台灣讓人最欣賞的地方,「就是半夜可以打保齡球,這在全世界都沒聽過」。這類的例子牽涉到台灣社會究竟不要學習西方,實踐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不是颱風天KTV訂不到包廂、電影院買不到票、美食街大爆滿等等,抑或是台灣到底要不要24小時都有新聞,主張民眾有知情權,所以要求媒體工作者不該休息。

這些問題不只是對不相干的人伸張權利,而是要考慮整個社會應該往哪裡走。林佳和說,從這點觀察,執政者脫離不了責任,他認為政府不該過度綁於民意,甚至是某階段的民意,應具有視野與對未來的想像,「雖然這個想像未必是現在多數人民所喜好,但畢竟說明你的價值是什麼,這恐怕是一個執政者難以避免的任務。」

此外,前勞動部次長廖蕙芳離開行政團隊後,在臉書上表示一例一休已經被標籤化,民眾其實已不是因修法內容而不滿一例一休,而是一例一休已經和負面經濟印象連在一起。

林佳和認為,去年12月22日勞團醞釀抗議一例一休修法大遊行,延續到12月24日聖誕夜,在他看來與英國、法國近年發生青年世代的大反撲有相似之處,意即青年世代已對體制感到不耐,不滿代表體制的執政者所給予的不公平對待。從某個角度觀察,一例一休已慢慢變成背景,「被稀釋掉了」;一例一休中一些細緻的問題,在示威抗議的不滿宣洩中,已慢慢淡化,轉變成年輕人的控訴,「這是對台灣所有政治系統最大的警訊,代表台灣的政治安排與形成,抑或是制度安排都過度忽視年輕人。」

此外,從勞動經濟學的觀點認識,林佳和認為,其實台灣希望七休一鬆綁的產業,大概不超過兩成,而在中南部,中部某些工業區反彈尤其明顯。從民進黨在2016年底強勢通過一例一休修法後,率先在2017年3、4月出來反對的,都是中部的民進黨立委,接著是南部立委,其中有非常密切的地緣關係,「立委反映民意沒有錯,但政府是否可能用了20%產業的問題,來動搖80%已經沒問題的人的權利?這其中有非常多議題是勞動政策必須考量的。」

「是否在2次修法中,需要一個嚴謹,甚至某種程度上冗長的公共討論過程?」林佳和說,從2016年底到2017年終,政府可能做了最壞的示範,意即對於複雜的公共政策,「用少數綁架多數、用觀感取代細緻的內容設計、用零和遊戲取代排列組合」,進而刺激勞資雙方的極度對立,而未思考許多國家呈現的經驗,勞動政策是可以透過排列組合,達成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雙贏、三贏,既兼顧勞動保護、又兼顧產業競爭力,「我們是否輕忽了在政治上有這種組合,有這種可能?」

犧牲便利換勞權? 分析:台人應反思

《勞基法》修正條文三讀通過後,勞動部預計16日將「開第一槍」,邀大型量販業者「喝咖啡」,要求在輪班間隔上做合理約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署長鄒子廉近日也表示,因部長林美珠宣示勞檢沒有空窗期,目前正在規劃全年勞檢計畫,未來新法3月啟動後,勞檢也會嚴格執法,企業切勿心存僥倖。

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表示,每個政府執政應該要帶來價值與方向,台灣人應捫心自問,到底要舒適方便,但建立在其他人的辛苦上;還是要向歐洲學習,例如法國的商家週日是不營業的,「沒有百貨公司可以逛」,全民七休一就會造成個人生活的不便利,「台灣目前的情況是最便利,包括週末可打保齡球,一放假所有的商場和餐飲業就累得要死」,將來如果真正嚴格執行勞動保護,那大家都要犧牲各種便利,這是政府要跟人民討論的,「這種價值是不是我們要追求的?」

她以法國總統馬克宏為例,馬克宏幾乎完全代表資方,他能夠出線也是因為前總統歐蘭德較偏左派,但右派近來也跟法國勞工有很多糾葛。「整個台灣現在真正面臨要不要走比較左派路線?台灣過去幾乎是沒有左派,都是右派。」

「左派路線牽涉到很多細膩的勞工保障政策」,廖達琪指出,所以蔡英文政府其實面臨抉擇,民進黨過去跟勞工運動密切結合,如今在執政的節骨眼上,究竟要選擇勞方還是資方?而且要做比較清楚的選擇。

廖達琪說,當然這清楚的選擇很複雜,如同法國勞動政策,所有細節都有很細密的談判與諮商過程,恐怕不是能在非常短期內,要求馬上訴諸民意,政府真的是需要「溝通溝通再溝通、謙卑謙卑再謙卑」。

延伸閱讀
十大心理新聞 一例一休衝擊大
2018年01月05日 | 7年前
完善勞基法 賴揆啟動下波修法
2017年12月07日 | 7年前
一例一休今再初審 藍綠甲級動員
2017年12月0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