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孩童 9成願望是跟爸媽吃飯

偏鄉孩子喜歡參加學校課後輔導、社團活動,不僅讓自己成績變好,也會有成就感。(兒盟提供)
偏鄉孩子喜歡參加學校課後輔導、社團活動,不僅讓自己成績變好,也會有成就感。(兒盟提供)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兒福聯盟11日公布最新「偏鄉孩童課後生活照顧與學習狀況調查」,發現六成二孩子要自行準備早晚餐;七成偏鄉老師表示除教書外,還經常師代父母職,照顧學童生活起居;七成孩子喜歡參加學校課後輔導或是社團活動。

偏鄉家庭往往因經濟壓力,家長不得不忙於工作。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有兩成偏鄉孩童的父母是在外地工作,久久才回家一次,導致孩子在生活上必須自立自強,有六成二的孩子要自行準備早餐或是晚餐,而高達九成的孩子的願望是跟爸媽一起吃飯。

弱勢家庭因為經濟壓力,父母常外出工作,導致孩子常常自行煮早、晚餐。弱勢家庭因為經濟壓力,父母常外出工作,導致孩子常常自行煮早、晚餐。(兒盟提供)

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偏鄉老師經常給予生活及課業上的照顧,陳麗如說,九成的老師代替父母職,其中七成老師經常或總是補充家庭功能角色,教導孩子刷牙、洗手、洗澡等衛生習慣,近五成孩子需要協助習寫作業,甚至有三成老師經常幫孩子籌措學費或其他學校費用。

進一步調查發現,師代父母職因素為,擔心偏鄉孩子升國中後變壞、課業跟不上其他同學,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投資少。

偏鄉孩子喜歡參加學校課後輔道、社團活動,不僅讓自己成績變好,也會有成就感。偏鄉孩子喜歡參加學校課後輔導、社團活動,不僅讓自己成績變好,也會有成就感。(兒盟提供)

陳麗如說,有七成左右的小孩非常依賴學校課後輔導、社團活動,原因是可以跟同學在一起、老師可以教功課、成績進步,以及學到東西覺得自己很棒。

來自台中市和平國小的小凡參加了陶藝社團,起初沒有任何想法,請教老師、同學後才有靈感,老師除了給建議外,也給予信心,經過不斷練習,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陳麗如指出,在偏鄉學校中弱勢家庭占多數,即使學校舉辦活動,多半家庭是沒辦法支應費用,因此需要仰賴學校自行取得資源。有四成的偏鄉學校從外界所得到的資源並不穩定,今年可以協助孩子,但是明年恐怕沒有資源。

兒盟與中信慈善基金會號召民眾支持「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讓更多孩子生活及教育能夠被照顧。◇

延伸閱讀
高海拔沒超商 學童守護網憂漏洞
2017年12月08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