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之爭維持原案 文言占45至55%

教育部10日召開課程審議會大會,將觸及敏感的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圖為會議現場。(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10日召開課程審議會大會,將觸及敏感的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圖為會議現場。(教育部提供)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10)日上午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召開教育部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大會,外界關注的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表示,最終決議高中國文文言比率訂為45%~55%,和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課發會)草案一致,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則不侷限於四書。

現行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率占45%~65%,並有30篇「推薦選文」,課發會的研修小組提出降至45%~55%,選文減少為20篇;但課審會的普通高中分組提案以30%為上限,選文減少為15篇、10篇或廢除。

文言文比率之爭,引發兩極的連署動作。一方主張課審會應尊重課發會的專業,不宜任意裂解、限縮;另一方面,許多本土作家響應應降低文言文比率,多增加台灣文學文章。

在諸多爭議中,最後在國教院舉辦的課審大會中,經過委員激烈辯論後,最終維持研修小組原案45%~55%。

另外,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部分,則依照高中分組的建議修改,未來不侷限於儒家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都可列入,賦予教師更大的彈性。至於另一個爭議的推薦選文部分,直至會議散會仍沒有結論。

教團陳情學生寫信

此外,場內激辯,場外也聚集教師、家長、學生團體表達訴求,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祕書長李雅菁表示,教師團體沒有特定立場,她認為,文言文比率不是太重要,教師如何選材,讓學生有興趣學習語文比較重要。

教育部課程審議會10日在台北進行高中國文科課綱審議,多個教育團體在會場外召開記者會,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前)等人主張高中國文必修課程文言文比率,應訂為30%至50%之間,教材並分A、B版。教育部課程審議會10日在台北進行高中國文科課綱審議,多個教育團體在會場外召開記者會,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前)等人主張高中國文必修課程文言文比率,應訂為30%至50%之間,教材並分A、B版。(中央社)

李雅菁表示,文言文比率維持在45%~55%間,一樣有學生很喜歡,就算減少至30%,也有學生會被「打敗」;她認為,語文教育是要開發教材、教法,讓學生達成未來所需的語文能力。每個地方的學生程度不同,在地學習的材料應選擇不同文本,選文應該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定,並設計課程讓學生學習。

教育部課程審議會10日在台北進行高中國文科課綱審議,多個教育團體在會場外召開記者會,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監事長蘇祐晟(前左)主張高中國文必修課程文言文比率,應訂為30%至50%之間,教材並分A、B版。教育部課程審議會10日在台北進行高中國文科課綱審議,多個教育團體在會場外召開記者會,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監事長蘇祐晟(前左)主張高中國文必修課程文言文比率,應訂為30%至50%之間,教材並分A、B版。(中央社)

課審會學生代表蕭竹均拿出一封來自高雄中學鄉土文化研究社等多間高中鄉土社團的「致課審會的一封信」,信中指出,過去他們接受的國文教育中,文言文占了極大篇幅,呼籲文言文比率下降,並期待有更多台灣文學作品進入教材。

教團:分A、B兩版

國教行動聯盟、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全國幼教家長聯合總會則建議,從「適性學習」的原則,高中語文科應該像數學一樣分級、分版本教學;例如A版的文言文比率30%、B版50%,讓學生依性向、興趣、程度選修。他們喊口號「文言文比率30到50(%)!」「A、B版適性教學!」

不過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陳昭珍表示,「重點在閱讀,而不是課綱。」古文是文化底蘊的一部分,各朝各代都有鏗鏘有力的文章,各具文學特色,長期累積出許多人類智慧,且唐詩、宋詞、元曲都有其文學脈絡,一旦將文言文刪減,也都把脈絡切斷了。

她認為,「不要從意識型態的角度而刪掉文言文。」外界過度把學習聚焦在課本跟考試,才會產生這麼多爭議。去年在吵課綱時,很多都是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操作,一旦考試跟課本占了學生太多時間,學生的學習目標反而變成以分數為主。

至於現代文要增加多少,應該從素養的角度去看,重視文本與生活上的結合等,例如一個表格、一份說明書、一則廣告等,而不只是現代文跟文言文的爭辯。

台大中文系主任梅家玲說,期待課審會不要以二元對立的觀點,視文言文或經典為束縛力或封建的對象。文言、白話並不對立,白話文寫作往往因為文言文的訓練積累,而增益它的內涵深度與語文的創作能量。「要發揚台灣本土性,不會因為是否使用文言或白話,就會有所差異。」

文化經典是深化我們的人文素養的重要養分,有助於提升審美品味,啟發思辨,開發創造想像能力。只要有心,它絕對可以因應時、地而與現代生活相交融,為當下本土開創新面向。

教育部長潘文忠則呼籲,希望與會代表回歸語文專業領域,審慎思考、結成共識。也會隨時請國教院研修小組代表回應、說明。

教育部10日召開課程審議會大會,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長潘文忠(左1)致詞時,呼籲與會代表回歸語文專業領域,審慎思考、結成共識。教育部10日召開課程審議會大會,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長潘文忠(左1)致詞時,呼籲與會代表回歸語文專業領域,審慎思考、結成共識。(中央社)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邱乾國說,目前討論的結果包含:國小的國語課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會用「課」或「篇」、「章」,而用「單元」教授;國小高年級教學除了獨立單篇文章外,也要顧及長篇文章和專書的閱讀指導。

另外,國、高中國文的白話文文選以台灣新文學作家(含原住民族)的作品為主,兼及世界華文文學、翻譯作品、文學論述等,並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之作。邱乾國說,第3案是課審大會請課發會的研修小組先定義「台灣新文學」的年代、類別、群體再來討論。

邱乾國說,第4案是希望教科書編選過程加入一些自學篇章。國中、小能在教科書後以類似附錄形式增加3課自學課文,讓教師指導學生自行閱讀,不建議列入評量;高中國文則讓教師自主選文,不特別放在教科書內,依學生的程度和能力而定,建議以白話文文章為主,不過本案還在討論歷程,還沒表決。

教育部表示,經在場委員充分討論,同時參酌課綱草案研訂單位針對研修歷程及相關考量之說明,決議維持原課綱草案「文言文之課數比例需符合3年平均45%至55%」(不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之規定。

另外,針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之選材範圍」部分,為擴大學生學習中華文化之範疇及視野,決議除《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外,尚可包括其它具中華文學文化價值五經或諸子百家等之相關選文。◇

延伸閱讀
搶高端人才 行政院決年投56億
2017年08月10日 | 6年前
會考新趨勢 試題跨領域
2017年05月21日 | 7年前
補教實名 教長:修法後3月內造冊
2017年05月11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