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女的大肚危機

內臟脂肪能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稱為細胞激素(cytokine)。(Fotolia)
內臟脂肪能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稱為細胞激素(cytokine)。(Fotolia)

文/林旭華(家醫科醫師)

編者按 內臟脂肪是人體必須,它圍繞著人體的臟器,儲存熱量也保護體內臟器。但是內臟脂肪可不是越多越好喔!當它囤積過多時,對身體的危害可是遠遠高過皮下脂肪囤積。

人體的脂肪組織主要是由脂肪細胞構成,根據脂肪所囤積的部位可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過去是單純作為「能量儲存」的器官,現在發現為一個重要內分泌系統,內臟脂肪能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稱為細胞激素(cytokine),參與各種重要生理反應例如會讓血壓、血糖上升或阻礙脂質代謝,導致形成血栓,促發心肌梗塞及腦栓塞。

內臟脂肪東西方不同

臨床經驗顯示90%以上的「粗腰圍」都是內臟肥胖者。

(1)依照西方標準男性腰圍≧102公分,女性腰圍≧88公分,屬於肥胖。

(2)依照台灣標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屬於肥胖。

在電腦斷層掃描,橫切面的內臟脂肪面積若超過100平方公分可診斷為內臟型肥胖。

臨床經驗顯示90%以上的「粗腰圍」都是內臟肥胖者。(Fotolia)臨床經驗顯示90%以上的「粗腰圍」都是內臟肥胖者。(Fotolia)

「瘦子」內臟脂肪比較少?

不一定哦!體型瘦小的人也有內臟脂肪多的現象,就是所謂的泡芙族或「隱形肥胖」。醫學文獻更指出有趣的結果是實施腹部抽脂術的愛美者,因為減少的是皮下脂肪量而非內臟脂肪量,經過日後追蹤腦心血管的發生風險並未減少。

內臟脂肪過多的危害

脂肪儲存在內臟器官附近會更容易進入血液,再經全身循環會增加許多疾病的發生風險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此外代謝症候群其重要指標「腰圍」即與「內臟脂肪」有密切關係。

哪些生活習慣,會增加內臟脂肪?

1缺乏運動。

2習慣性便祕,會影響消化代謝功能。

3愛吃高油炸食物或過多碳水化合物。

4精神壓力大,導致自律神經消化系統失調。

5飲食不均衡族群:經常吃宵夜,三餐不定時、不定量、不均衡、大小餐。

6久坐族群:坐式生活是現代人的常態,長時間久坐會導致體重、腰圍、內臟脂肪增加。

生活習慣會增加內臟脂肪,如:飲食不均衡,吃宵夜、三餐不定時、不定量、不均衡、大小餐。(Fotolia)生活習慣會增加內臟脂肪,如:飲食不均衡,吃宵夜、三餐不定時、不定量、不均衡、大小餐。(Fotolia)

中年以後由於吃下肚的熱量太多,又缺乏運動,基礎代謝率降低後造成腰圍漸粗。最令人擔心的是內臟脂肪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減少內臟脂肪不只是為了外表問題而已,而是可以防範許多文明病的發生。步入中年的您,當發現有腹部贅肉(內臟脂肪)時一定要想辦法減掉它。
當發現有腹部贅肉(內臟脂肪)時一定要想辦法減掉它。(Fotolia)當發現有腹部贅肉(內臟脂肪)時一定要想辦法減掉它。(Fotolia)
延伸閱讀
吃堅果健康嗎?
2017年08月21日 | 7年前
每年逾2萬人 因菸害喪命
2017年08月28日 | 7年前
英政府鼓勵減肥 達標買菜可打折
2017年08月27日 | 7年前
少女暑期變身NG飲食恐賠上健康
2017年08月01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