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污染更傷身致病 幾招消除隱形威脅

文/Conan Milner採訪報導,陳潔雲編譯
呼吸是把雙刃劍。它對生存至關重要,但在某些地方,空氣質量卻可帶來重大的健康隱患:長期接觸被污染的空氣,可導致肺癌、哮喘發作,也能損傷心血管、危害生殖系統、影響認知功能。

在美國,由於「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的實施,過去幾十年來的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改善,但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據美國肺癌協會的最新空氣質量報告(State of the Air),四成美國人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州。

今年4月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在芝加哥主辦了一個峰會,會上,來自全美的科學家、政策分析家和大眾健康生倡導者共同討論了空氣質量狀況。其討論側重於改善室外空氣質量,以預防因車輛尾氣和燃煤發電廠污染造成的疾病。

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危害評估學教授約瑟夫‧艾倫(Joseph Allen)告訴大紀元,我們接觸到的多數污染是來自學校、家庭和工作場所。「戶外空氣污染會滲透到室內。而由於我們花在室內的時間太長,你從室內攝入的污染物實際上要多於室外。」他說。

化學污染物


麻省理工學院學者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車輛、工業和其它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約20萬人死亡,其中,僅車輛排放就造成53,000人早死,比車禍死亡人數多15,000人。
而研究表明,室內化學物質可能同樣有害。據美國環保署(EPA)統計,在某些情況下,室內污染物的濃度比室外高兩倍。這一點尤其值得關注,因為現代人在室內花的時間可占到90%。

一些室內污染物,如地球的天然氣體「氡氣」,可通過地基的裂縫滲入建築物。要保護寶貴的呼吸空間,也須小心提防鉛、石棉等遺傳性毒素及黴菌的侵入。然而,多數室內毒素都是我們人自己帶進來的。

目前人類的生產約用到82,000種化學品,其中85%沒有相關的健康數據。過去幾年中,學界對不少室內空氣污染物的健康風險已有所了解,但絕大多數仍然是個謎。

即使是我們用來使氣味清新的日用品,如衣物烘乾紙、合成香料和清潔用品,都可能是弊大於利。據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介紹,廣受歡迎的空氣清新劑Febreze就含有影響呼吸和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

保護個人空間

像爺爺奶奶那樣,經常開窗通通風。(gpointstudio/iStock)像爺爺奶奶那樣,經常開窗通通風。(gpointstudio/iStock)

據哈佛健康網站(Harvard’s For Health)發布的室內環境健康指南,選擇室內產品時,有三大類化學品需要特別小心:

1. 阻燃劑:應用於家具、建築保溫材料及兒童玩具、汽車座椅等產品。許多這類化學物質可干擾生殖系統、甲狀腺功能以及內分泌系統的諸多其它方面。

2. 不沾塗料:用於家具、地毯、服裝、不沾炊具和油漆,以及其它防油防水產品。

3. 增塑劑:特別是鄰苯二甲酸酯——一種使產品變得柔韌的化學品,在乙烯基地板磚、人造革,甚至一些品牌的個人護理產品如指甲油、髮膠和潤膚露中都有應用。

威脅健康的常見室內污染物還包括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如甲醛、檸檬烯和苯。這些污染物可能來自家裡的打印機、清潔用品、個人護理產品、油漆和農藥等等。

「選擇低(或無)化學排放的辦公用品、家具和其它產品,以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危害評估學教授約瑟夫‧艾倫(Joseph Allen)

艾倫同時擔任哈佛大學健康建築項目(Healthy Buildings Program)負責人,探尋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是該項目的課題。他說:「我們需要更好地選擇家居用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要低,不含農藥,也應購買不含阻燃劑的家具。」

不幸的是,許多產品所含的化學品會排放氣體,影響空氣質量,艾倫呼籲消費者購買選擇低(或無)化學排放的辦公用品、家具和其它產品,以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

通風


更糟糕的是,我們的住宅、學校和辦公室通常會讓有毒化學品無法散出。艾倫說,不通風是室內空氣質量如此差的最大原因,這要歸罪於現代建築方法。

空氣流通曾是前幾代建築師最看重的問題。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築商開始建造密封空間;進入21世紀,他們則一直在努力確保建築物密不透風。這種設計可使建築物更節能、更耐火,但不可避免地會損害空氣質量,導致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這種嚴重疾病。

「在能源與健康之間,我認為我們做了個錯誤選擇,而且已經錯得太久。其實我們應該兩者兼顧。」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危害評估學教授約瑟夫‧艾倫

空氣不流通,污染物集中在室內,居住在這種「病態建築」裡的人可能會感到眼部刺激、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而幾乎我們逗留的所有室內環境,從早上到訪的咖啡店,到現在讀這篇文章的地方,都在執行通風最小化標準。

學界已發現,在空氣流通良好的建築物中生活、工作或上課的人,比身處通風不良環境的人更健康、更有效率。如美國加州一項研究發現,在通風良好的教室裡,學生們更為平靜,專注時間更長。其它研究則表明,在通風差的建築中居住的人,請中短期病假、發生哮喘和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更高。

為了節約能源成本,多數建築商仍傾向於儘可能減少通風。但艾倫說,我們在室內居住和工作的時間太長了,而這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在能源與健康之間,我認為我們做了個錯誤選擇,而且已經錯得太久。其實我們應該兩者兼顧」。

改善空氣質量的方法


許多滲透到我們環境中的化學物質是看不見也聞不到的。除了對化學品敏感的個別人,多數人在有人生病前都不會想到是室內空氣在作怪;即使有人生病,我們可能也不會與室內空氣質量關聯起來。

艾倫建議,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防護措施來確保室內空氣清新。除了改善通風、少接觸排放有毒化學氣體的物品之外,回家時也務必「洗手、脫鞋,別把室外污染物帶回家」。

另一個有效方法是少接觸空氣中的顆粒物。煎炒烹炸就會產生顆粒物,這也是為什麼艾倫建議安裝抽油煙機,並且使用可過濾顆粒物的高效濾網(HEPA)吸塵器。他說,普通吸塵器不會過濾這些顆粒,只是會將其打散,變成更小的顆粒,使情況更糟。

所幸這些小小舉措可以收效很大。去年,艾倫和同人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闡述了室內環境對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影響。實驗中,研究人員每天會調整室內空氣的質量,然後測試參與者的認知功能。「即使環境稍有改善,我們也看到了認知功能的水平有所提升。」艾倫說。

   

延伸閱讀
大豆食品可預防肺癌
2017年03月22日 | 7年前
八種令人意外的肺癌徵兆
2017年01月24日 | 7年前
陸醫作霾詩 登上美權威胸科雜誌
2017年01月04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