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菜別亂採 最常誤食就屬這三種

【大紀元訊】
到野外踏青,順便品嚐當地的野菜小吃是台灣民眾假日休閒的一大樂事,有的民眾甚至會自摘野菜回家煮食。不過,由於近年來發生不少誤摘有毒野菜而中毒的事件。台灣食藥署呼籲民眾還是不要自行採摘來路不明的野菜,以免中毒傷身。

據中央社報導,台灣民眾最常吃到的有毒植物,包括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曾誤食的姑婆芋、曼陀羅以及綠褶菇。這三種野菜最常因外觀長得相似,而被民眾誤認可食用而吃下肚。有毒的「姑婆芋」常被誤認為「芋頭」;「曼陀羅」誤認為「假酸漿葉」;以及有毒的「綠褶菇」當做「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吃下肚,引發中毒事件。

食藥署指出,「姑婆芋」又稱山芋、觀音蓮、天荷等,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若誤食會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

從外觀看起來,姑婆芋確實和芋頭很像,兩者不同之處在於,芋頭的葉面有絨毛、葉柄與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而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與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

另一個俗稱喇叭花的「大花曼陀羅」,全株皆有毒性,含具神經毒性的生物鹼,誤食恐出現口乾舌燥、皮膚潮紅、心跳呼吸加快、頭暈,並可能出現幻聽、幻覺、意識模糊、妄想等神經系統症狀。

左圖是有毒的大花曼陀羅,右圖是無毒的假酸漿。(大紀元資料室)左圖是有毒的大花曼陀羅,右圖是無毒的假酸漿。(大紀元資料室)

不過,民眾卻經常把「大花曼陀羅」和「假酸漿」搞混,大花曼陀羅的花是白色喇叭狀,假酸漿則是圓錐狀且有粗毛,但因葉片長得像,很容易混淆誤食,過去就曾有民眾把大花曼陀羅的葉子作為粽葉包裹食物,引發中毒事件。

此外,外觀看似白色無毒的「綠褶菇」也是常被誤食的毒菇,這種菇還未成熟時是白色的,直到成熟後才會轉為灰綠色,菌蓋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寬20公分,誤食後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但綠褶菇外觀,卻經常容易和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雞肉絲菇」搞混,這些菇類的菌傘都屬於褐色、白色、灰色系,雞肉絲菇的菇傘有顯著凸起的「傘尖」,較容易辨識,另一項可區分有毒的「綠褶菇」的特徵在於,綠褶菇只要受損就會轉變成褐色,其餘2種則不會。

左圖是有毒的綠褶菇,右圖是無毒的雞肉絲菇。(大紀元資料室)左圖是有毒的綠褶菇,右圖是無毒的雞肉絲菇。(大紀元資料室)

食藥署表示,近年正積極發展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的檢測方法,可快速鑑別及確認民眾誤食植物的物種,在最短時間內鑑定出食品中毒元凶,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食藥署也呼籲民眾別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傷身,若不慎食用到不明植物,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延伸閱讀
此芋非彼芋 此麴非彼麴
2017年01月13日 | 8年前
採食不明植物 養生不成險喪命
2016年07月2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