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分子生物技術 快速辨別植物

姑婆芋因與一般食用芋頭非常相像,誤食機率非常高。(記者徐乃義/攝影)
姑婆芋因與一般食用芋頭非常相像,誤食機率非常高。(記者徐乃義/攝影)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姑婆芋、芋頭長得太像了,每年都有民眾吃到有毒的姑婆芋。衛福部食藥署發展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的檢測方法,快速鑑別及確認民眾誤食植物的物種,在短時間內鑑定出食品中毒元凶,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近5年國內因摘野菜中毒,最常見的是綠褶菇,其次為姑婆芋、曼陀羅,衛福部食藥署研究檢驗組代理科長崔秀煒表示,曾有名男子點了酸湯火鍋,吃後出現嘴腫、嘴麻、嘔吐、喉嚨痛等症狀。衛生單位前往稽查,發現有一塊疑似姑婆芋的食材,送交食藥署檢驗後,經過分子生物技術,也就是基因片段檢測,鑑別出該食材為有毒的姑婆芋。

食藥署將國內發生中毒事件的有毒植物,將其DNA片段列冊管理,綠褶菇、姑婆芋、曼陀羅仍是最常見的,若是最簡單的判別,辨認結果即可在半天內出爐,若是像酸湯火鍋這麼複雜的狀態,恐需要2天時間才有結果。

食藥署呼籲民眾避免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

姑婆芋、芋頭比較

姑婆芋

芋頭

葉面

葉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

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珠

葉柄

與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

與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

誤食後症狀

喉嚨痛、口腔麻木,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腹痛

資料來源:食藥署 記者施芝吟製表

延伸閱讀
此芋非彼芋 此麴非彼麴
2017年01月13日 | 8年前
天霸王
2016年08月22日 | 8年前
沒有癌症的村莊 他們都吃這一物
2015年09月21日 | 9年前
台中農損大 芋田倒伏苦瓜落滿地
2015年08月09日 | 9年前
超大芋頭罕見 路人驚訝紛拍照
2014年07月08日 | 10年前
花蓮豪雨造成芋頭出現疫病
2013年05月22日 | 11年前
蘇拉颱風肆虐 中市農損逾4千萬
2012年08月05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