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疾病有性別差異!女性風險高

【記者李小奕/綜合報導】
男女由於生理構造不同,男人有男人病,女人有婦女病;但你或許不知道,有些不分男女的常見疾病也有很大的性別差異,如憂鬱症、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膝關節炎、消化不良等疾患,而且女性受害風險特別高。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疾病究竟有什麼樣的性別差異,以及該如何防治。

1. 憂鬱症
女性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123RF)女性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123RF)

女性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主因是女性大腦中能安定情緒的血清素含量比男性少。女性在青春期、懷孕期和更年期時,也會因荷爾蒙變化而情緒不穩定。女性除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也比男性常尋求心理治療。

如何防治?除了接受心理輔導,平時多運動,培養興趣,多結交朋友、與人群互動,都可紓解不良面情緒。多吃高蛋白但低脂的食物也有助緩解壞心情,如豆類、豆莢、低脂牛奶或乳酪。

2. 心血管疾病
女性心臟病發作的徵兆不像男性那麼明顯易辨。(Shutterstock)女性心臟病發作的徵兆不像男性那麼明顯易辨。(Shutterstock)

女性的心臟血管較細,血管分布也比男性複雜,由於這種差異性,女性血管堵塞症狀跟男性不同。女性心臟病發作的徵兆不像男性那麼明顯易辨,而且女性做心臟病檢測也不如男性準確,因而時有誤診,容易錯失診治時機。

例如心肌梗塞,男性和女性的症狀差異就很大,男性一般會感到胸部劇痛,而女性卻出現疲倦、噁心、呼吸急促、牙疼、頭痛等非典型症狀,胸部痛感不明顯。所以女性很容易忽視該病兆而延誤治療。

如何防治?中老年女性患心臟病風險升高,應多加注意身體不適的警訊。除定期做心臟檢查、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外,平日飲食應少油、少鹽、低脂,多吃蔬果,不吸菸,不喝酒。睡前喝些水,可預防中風及心肌梗塞。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或做瑜伽、打坐,都可降低患病風險。

3. 骨質疏鬆症
女性比男性易罹患骨質疏鬆症,應多吃黑芝麻等高鈣食物。女性比男性易罹患骨質疏鬆症,應多吃黑芝麻等高鈣食物。

女性的骨組織比男性少,所以女性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且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因荷爾蒙的變化,也會導致骨質快速流失。不過,一般人都以為骨質疏鬆症是婦女病,所以50歲以上的男性患了骨質疏鬆症往往未察覺而延誤就醫。因此男性也不可大意。

如何防治?適度運動可以刺激骨骼、促進骨頭與肌肉的血液循環,有強健骨骼之效。平時多吃高鈣食物,如豆類、起司、小魚乾、黑芝麻、芥藍菜、芥菜、牛奶等。還要多到戶外曬曬太陽,因為維生素D是人體吸收鈣質、提升骨質密度的關鍵要素,人體大部分的維生素D均來源於陽光中的紫外線。

4. 膝關節炎
女性的生活習慣、身體構造,都增加了罹患膝關節炎的機率。(Photos.com)女性的生活習慣、身體構造,都增加了罹患膝關節炎的機率。(Photos.com)

先天上,女性的肌腱、韌帶和骨骼均不及男性強健,再者,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寬大、後傾,故腿部負重相對不平衡,髖關節與膝關節就容易受損。若運動不慎導致前十字韌帶(ACL)撕裂傷,未來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會升高。在生活習慣方面,女性穿高跟鞋對膝關節壓力大,患骨關節炎的風險就更高。

如何防治?女性平時應強化大腿肌力、注意關節保養。養成健身習慣,多做些不傷關節的運動,如大步走路、騎腳踏車、游泳或使用健身器材。少做對關節壓力大的動作,如上下樓梯、爬山、翹腳、久蹲或久跪,儘量不要穿高跟鞋。

5. 消化不良
女性先天消化功能不如男性,須多喝水來改善。(fotolia)女性先天消化功能不如男性,須多喝水來改善。(fotolia)

女性先天消化功能不如男性,吃同樣、等量的食物,女性要比男性花更長時間消化。臨床統計,女性患便秘、消化不良及腸胃道疾病是男性的2~3倍。而且女性在生理期間,消化系統也會變弱。

如何防治?飲食要規律,可以少量多餐,用餐時放鬆心情、細嚼慢嚥,專心體驗食物的滋味,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事情或做其它事。少吃消夜和零食,少吃冰冷、油炸與辛辣的食物。多喝水,並養成起床喝杯水的習慣。

盡量放鬆心情,緊張或壓力都會傷腸胃,有壓力時可深呼吸。運動、打坐、聽古典樂都有助放鬆心情。運用中醫原理,按壓脾經或胃經穴道,也能有效改善腸胃問題。

 

延伸閱讀
一把堅果 化解3成心臟病發危機
2017年01月13日 | 7年前
注意這些早期徵兆 預防心臟病
2016年12月26日 | 7年前
愛吃重鹹 骨鬆風險增1.57倍
2016年11月20日 | 8年前
肺動脈高壓 無聲窒息殺手
2016年11月1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