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減肥 讓腸道菌幫你一把
身材也受腸道菌影響
專家為肥胖下的定義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科學家們近年來才知道腸道細菌比人體細胞多了10倍。
人類的腸道有數萬億細菌,這些是人類從食物中採集能量的關鍵,可調節免疫功能,令腸道內壁健康。雖然腸道內細菌群的組成部分是由人類的基因決定,但也可以通過生活方式來改變,例如飲食習慣、飲酒和鍛練,以及藥物的影響。
新證據指出,腸道菌種會改變人體儲存脂肪的方式、影響血糖濃度的平衡,也會改變人體對產生飢餓與飽食感的激素的反應。
一般來說,低飽和脂肪和低糖的高纖維膳食會產生健康的腸道菌,其特點是菌種多樣性。反過來講,高飽和脂肪和精製糖的低纖維膳食則會減沙腸道菌的多樣性,不利健康。
動物研究顯示,每週只要有三天吃不健康飲食就對腸道菌有害,儘管其它四天仍然吃健康飲食。
腸道菌會因飲食習慣改變
腸道菌靠代謝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素來增長,所以人類可以藉由飲食調節腸道內的菌種。這些腸道菌的一個關鍵作用是降解人類不能消化成短鏈脂肪酸的碳水化合物。它們不但可幫助調節新陳代謝,對保持結腸細胞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一般認為,減肥手術(Bariatric surgery)如胃繞道(gastric bypass)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肥胖方法之一,因為這種方法縮小了胃容積,讓人少吃。但有時也會導致一些習慣的改變,某些病人手術後對食物的偏好改變,不再喜歡高脂類食物。
專家發現作完胃繞道手術後,病人的腸道菌群的種類增加了。科學家認為,肥胖者術後對食物偏好的改變,可能與他們的腸道菌群的組成改變有關。但對於手術成功的實際幫助,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確認。
腸道菌跟情緒有關
腸道菌除了調節腸道健康外,令人信服的實驗證明腸道菌群還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有幾項研究已證明,憂鬱症與人類腸道的微生物變化相關聯。可看到憂鬱症患者中,有豐富的厚壁菌(firmicutes)、放線菌(actinobacteria)和擬桿菌(bacteroidetes)的變化。
當憂鬱症患者的腸道菌群被轉移到小鼠腸胃中時,這些小鼠比那些接收健康人菌群的小鼠顯示更多的憂鬱症行為。
這項發現仍然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因為目前還不清楚兩者存在的因果關係,或是否還有涉及與憂鬱症相關的其他因素,如不良的飲食習慣、改變睡眠模式或藥物治療。
腸道菌可影響大腦及身體各部
新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可以通過組成之微生物群-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簡單地說,部分腸和大腦經由微生物群溝通,靠著腸功能連接大腦的情緒和認知中心。
最近的研究表明,老鼠餵食高飽和脂肪或糖的食物兩星期,其空間記憶已受損。另有報導,將被餵食高脂肪食物、體重過重老鼠的腸道菌轉移到健康老鼠身上時,健康老鼠也會出現類似的記憶障礙。
研究人員還發現,記憶缺陷與腸道菌群組成改變有關,也和海馬體中炎症相關的基因作用有關,而海馬體是大腦中記憶和學習的關鍵區域。
製造好的腸道菌群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不良的飲食習慣、腸道菌群和行為改變之間的關係, 但從長遠來看,這些知識可以用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減少相關的微生物以取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好消息是腸道菌群可以帶給身體較快的改善,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可以得到眾多健康的成果。而吃未經加工、足夠纖維的健康食品,避免酗酒和適當的運動是關鍵。
以上的研究結果都表明腸道菌群可以對身體的日常飲食行為起到調節的作用,並且這種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影響力是雙向的,人們吃進去的東西也可能左右腸道細菌對食物的需求,只要刻意改變攝取的食物,在24小時之內,腸內菌群便會產生可測量出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