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蔬果端上桌 青年籲別以貌取食
蔬果賣相不佳,出現在餐桌上的機會就減少。格外有意思共同創辦人王馨妤說,民眾每天都在選擇「吃什麼」?同時也在選擇「丟掉誰」?丟掉外型像有兩隻腳的紅蘿蔔呢?或是裂開的白蘿蔔;有些農友辛苦種植出的作物不會想丟棄,但少部分因賣相不佳,會直接影響價格,因此不會出現在市場裡,更不會成為桌上的佳餚。不過,長得醜、奇怪的蔬果,卻成為攝影師的「食物特色」主角。
以貌取蔬果 造成食材浪費
王馨妤表示,許多民眾不僅對蔬果的外相誤解,更對營養誤解;有人認為發芽的地瓜不能吃,事實上是可以吃的,馬鈴薯發芽才是不能食用的。彎曲乾扁的小黃瓜,雖然可吃,價值不變,但農友考量成本問題,必須犧牲外觀醜陋的小黃瓜,選擇大小一致的小黃瓜販售。此外,天氣問題也會造成蔬果外觀變化,品質參差不齊,影響銷售價格,必須藉品質好的蔬果提高賣價,彌補不能賣的蔬果。
通告藝人有分ABC咖,但是蔬果不是藝人,都是農友辛苦種出來的,如果蔬果分等級,有些蔬果沒機會進到市場,而是直接進入垃圾桶,王馨妤笑稱,全世界吃最飽的、看最多蔬果樣貌的是垃圾桶。
北投一名農友種植椪柑,椪柑被紅蜘蛛爬過,會留下一些痕跡,導致黑黑髒髒的,農友沒有多餘時間來清洗全部果樹,好讓椪柑漂亮一點,農友也不想噴灑農藥殺害蟲,因為這違背她的初衷,她只是想讓民眾吃食物的原味,而非光鮮亮麗的外表。
重新認識蔬果原樣 減少浪費
格外有意思舉辦實際動手做的工作坊,讓大家藉由和食物、農業相關的體驗活動,與食物產生更深刻的連結,讓更多人了解這些長得歪七扭八或其貌不揚的蔬果,其實也是從同一塊土地成長茁壯的,進而更能夠接受不分級別的食物,給予農夫、土地更多支持。
王馨妤表示,生活中廚房是很好的實驗室。去年颱風來襲,南瓜雖然外表花花綠綠,裡面仍可食用,可將此做成司康。都說不能以貌取人,卻以貌取「蔬果」,如果僅從外表定義,將會失去很多品嘗食物的機會;重新教育自已,如何做出好吃的東西,不單單對身體好,也對世界友善。
去年7月,法國第三大超市推出醜蔬果計畫,以打折方式販售醜蔬果,更把醜蔬果做成果汁、蔬菜湯,大受歡迎,除增加店營業額外,平均每天消耗1.2噸的醜蔬果,超市醜蔬果廣告更意外得到坎城廣告獎。
王馨妤指出,如果民眾能理解醜蔬果跟其他蔬果沒有差異,重新看見蔬果價值,認識蔬果原樣,而不是被規格化,才能物有所用,物盡其用不浪費,才有機會創造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