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現生機 歐洲央行試新招

文/陶冬(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

上週相安無事,沒有戰爭、沒有大事件、沒有壞的資料、沒有市場恐慌,VIX指數回落到17,資金流出避險天堂,各類風險資產皆大歡喜。美國經濟資料強勁,令衰退論暫歇,市場重新將今年升息看成基本判斷。非農業就業資料遠超出分析師的預測中位數,不過薪資成長就有所放緩,讓市場既見到經濟的動能,又暫時未感到升息的威脅,美股帶動全球股市上揚。石油價格穩中帶升,利好能源股,也讓垃圾債得以喘息。美國S&P500今年來首次重上100天平均線,逼近2000點大關,歐洲和亞太區股市也多數轉好。美國經濟狀況比幾個星期前看來健康,澆滅了任何今年降息的希望,兩年期國債利率升3點至0.87%。不過美元匯率卻沒有跟著股市上漲,避險情緒舒緩,商品價格走俏,新興市場形勢有所改善,資金脫離美元資產追求更高回報。在產油國談判的消息引導下,布倫特石油站到每桶38.7美元,賣空盤撤走。上週大宗商品也有良好表現,銅價升6.8%,衝破每噸5,000美元,黃金每盎司亦有40美元進帳。前巴西總統魯拉因涉貪被拘留,巴西股市、匯市反而強勁反彈,發起新興市場絕地反擊,這是EM市場近月罕見的亮麗表現。

美國非農就業在2月增加242K,遠遠強過分析師的預期;不過時薪則較上月下跌0.1%,環比增加2.2%。這個對於美國股市來講,是最佳的搭配--衰退沒有出現,就業和成長繼續改善,但是薪資卻沒有迅速上揚,短期內不擔心通膨跳升,逼迫聯準會收緊貨幣環境。當然,資料在今後還會有波動,市場心態也會忽上忽下,不過目前這個環境與之前筆者所判定和描述的相當接近。美國經濟仍在溫和成長階段,暫時未必出現衰退。同時薪資上漲仍在進行中,聯準會必須小心觀察,但短期內不急於採取措施。筆者仍主張聯準會近月處在觀察期,下次動作應該是在9月前後升息。自從2014年初,美國的經濟成長明顯地開始偏向勞工市場,就業改善快過GDP成長,由此帶動消費。餐廳和醫療消費取代機械製造或油井勘探,成為主要的經濟動力。這種格局相信在相當一段時間會持續。

新興市場上週成為資本市場一條亮麗的風景線,股市、債市、貨幣均有佳績。自從2011年,新興市場已經疲弱了5年,巴西、俄羅斯等當年的BRIC驕子更飽受經濟衰退、貨幣暴貶的煎熬。新興市場是否否極泰來?這次反彈的背景,是商品價格低位回升和美國聯準會延遲進一步升息,前者為許多新興國家的貿易、財政提供了喘息機會,後者放緩了資金外逃甚至帶來淨資金流入。隨著全球市場進入一輪增槓桿,極度超賣的新興市場必然迎來一輪資金流入,有一段時間表現好過發達市場也不出奇。但是隨著中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其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勢必出現結構性下降,中國因素打造出來的超級牛市沒有可能再回來,在目前也沒有見到哪個國家在大宗市場可以取代中國的。大宗商品價格在低位可以有起伏,但是大宗商品生產國則已經成為世界上的rustbelt(鐵鏽地帶)。他們能否再現輝煌?看看80年代之後的密西根、俄亥俄州就知道了。

本週市場焦點在法蘭克福,預計ECB會將負利率再拉低10點,同時每月購債數量再加200億歐元,且看其會不會開始購入公司債。ECB的政策不僅對匯率、利率及資金走向有直接的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到其他央行的政策思路及招數。在資料方面,美國沒有太多重要的經濟數字出爐,12月消費信貸資料應該回落。加拿大央行政策上未必改變,但有口頭干預匯率的動機。在歐洲,德國工業訂單繼續走弱,德法義英工業生產乏善可陳;歐盟GDP修正不排除小的下調,不過最可能是維持0.3%。在亞太區,日本GDP數字料被上方修正至-1.1%,企業投資被下調。經常項目順差則估計上升。中國的兩會是全球市場的關注點,2月出口成長可能進一步下挫,銀行新增貸款則從創紀錄的1月水準回歸正常(略偏高)。(轉載自陶冬博客,本週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延伸閱讀
歐洲為英國讓步 葉倫對利率反思
2016年02月21日 | 8年前
銀行滾釘板 日圓過山車
2016年02月14日 | 8年前
黑田一擊即中 央行三思後行
2016年01月31日 | 8年前
尋找2016年的黑天鵝
2016年01月03日 | 8年前
石油價格適回穩 中資收購正當時
2015年12月27日 | 8年前
《經濟學人》:聯準會終於升息了
2015年12月23日 | 8年前
聯準會終於升息 央行各自出招
2015年12月20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