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尿失禁 走出身心困擾

 (Fotolia)
 (Fotolia)

文/李郁玫

尿失禁不僅令病患感到困窘,影響失禁者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對家庭及社會亦有相當大的負擔與衝擊。根據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品質機構(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的推估,現今在美國約有五成以上的年長者有尿失禁的困擾。

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尿失禁

國際尿失禁標準術語制定協會將尿失禁定義為: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況,這是一種社會或衛生問題,並且是可由客觀的方式來證明。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尿失禁暨排尿障礙中心主任孫茂榮說,大部分尿失禁成因都被歸因於年紀增長,許多臨床研究卻顯示年長者尿失禁的原因多來自於疾病、尿路感染、生活環境改變所產生的退化性行為或心理因素。雖然尿失禁主要發生在老年人,但也可能侵犯所有年齡層,也是更年期婦女最大的困擾。

孫茂榮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膀胱會產生一些轉變,包括容量減低、膀胱與尿道順應力減低、尿道最大關閉壓力減弱、排尿後剩餘尿量增加,以及晝夜產生尿量規律的轉變,這些都是導致年長患者容易產生的尿失禁症狀。

根據臨床統計顯示,在所有老年病人約有10~30% 有壓力性尿失禁;肚子突然用力,如咳嗽、打噴嚏、跑跳或提重物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漏尿。另一種急迫性尿失禁;常有突發性的急尿感,必須立即去上廁所,有時沒跑到廁所時,就忍不住漏尿。患者可能會出現其中一種或同時患有兩種尿失禁。

全球 1/3 婦女身受尿失禁困擾

孫茂榮補充說,婦女因體質、生產、骨盆手術、停經、老化或長期做粗重工作等因素,骨盆與支撐尿道之肌肉及韌帶之鬆弛,導致全球約有 1/3的婦女身受尿失禁之困擾。但多數婦女卻羞於啟齒,或以為尿失禁是生產或老化的正常現象,不知道能透過專業診療來改善或治癒,導致就醫的婦女不到三成。

有些未就醫的婦女,長期依靠衛生棉或尿布,平常不敢多喝水或運動,也害怕參與社交活動,甚至造成嚴重的憂鬱症。

尿急策略避免尿失禁的窘況

孫茂榮提出,若真的遇到尿急時卻無法立即到廁所時,可做憋尿動作——尿急策略(Urge Strategy),以避免尿失禁的窘況:尿急時,別急於跑廁所,先停下來,盡可能坐下來,將全身放鬆,並快速收放骨盆肌數下,尿急感將逐漸消失,逼尿肌的收縮也會被抑制,然後再用正常步伐走到廁所。

另外,1948 年,美國婦產科醫師 Dr.Kegel 為預防產後婦女尿失禁,設計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又稱凱格爾運動),為尿失禁最重要的第一線保守治療。這是藉由正確且規律的運動,增強骨盆底肌肉群對尿道的閉鎖功能,來緩解頻尿與急尿感,並達到預防改善與治療尿失禁的目標。

孫茂榮提醒,尿失禁雖然是個令人困擾的問題,但是只要透過專業醫師的診療與衛教,再做有計畫的排尿訓練、骨盆底肌肉運動、磁波治療與手術,並配合持續復健與做好心理建設,相信就能改善患者身心的困擾。◇

延伸閱讀
尿失禁困擾女性 僅1成願意就診
2015年01月06日 | 9年前
尿失禁保守療法 解決女性尷尬問題
2013年04月24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