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困境與中國息息相關(下)

編譯/葉淑貞

簽訂其他貿易協定 擺脫依賴中國

台灣與紐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於2013年12月初生效,因為台灣與紐西蘭的年度雙向貿易只有12億美元而已,因此這個貿易協定對於解決台灣的經濟問題助益不大。

但這項協議卻有重要的政治意涵,因為這是台灣第一次與非邦交國家訂立貿易協議。11月台灣與非邦交國新加坡也簽署了另一項貿易協議,並從2014年開始生效,這項協議對每年貿易值的影響約為280億美元。

重要的是紐西蘭和新加坡兩國都是「跨太平洋夥伴」(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為TPP)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目前包括占全球經濟40%的12個國家。台灣希望把紐西蘭和新加坡的協定作為憑證,以便進一步加入TPP這個組織。

更多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有助於台灣分散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台灣已經與印度和印尼進行談判了,並正在研究與菲律賓和以色列簽約的可行性。馬英九總統與中國6月已經簽署了兩岸服貿協議,但民意反對聲浪巨大,擔心這個協議會造成大量的失業和過度依賴中國,因此立法院尚未批准。

台灣的官員越來越認識到,TPP同時是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的問題。在馬英九總統最後兩年多的任期內,他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是能否好好利用今年與紐西蘭和新加坡的協議打開貿易的氣勢。

中國政治壓力如影隨形

富士康和廣達電腦在20世紀90年代,為了利用較低生產成本及大規模的廉價勞動力,將生產線移到中國。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如果這些公司需要把一些製造遷移離開中國,他們更可能在東南亞建廠,例如老撾、柬埔寨和印尼,而不是回台灣。以富士康為例,它說正考慮在印尼建立一個智慧型手機工廠。

儘管中國嘴上說不反對台灣與紐西蘭和新加坡之間的協議,但實際上卻可能企圖使台灣與其他國家之間,未來的貿易協議都成泡影。因此,潛藏在台灣是否得以與他國簽訂貿易協議背後的因素是中國。

經濟學家說,由於來自中國的壓力,台灣很難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中國一直聲稱擁有該島嶼的主權,使得企業較不可能移回台灣。──轉自「新紀元周刊」(全文完)◇

延伸閱讀
學者:需謹慎看待下半年國內經濟
2015年05月24日 | 9年前
服貿協議對台經濟影響
2013年08月04日 | 11年前
台灣經濟高峰會 產官學界齊聚一堂
2013年03月14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