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專覽】 人腦與電腦

文/王健(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學院院長Peter Roy曾說過,在科技時代,人要超越機器文明,必須要提升人的「靈性」。此話一出,一針見血地解決了我多年的疑惑。他指出,現代人動不動就以電腦來解決問題,包括計算、分析、虛擬、繪圖等功能,大部分是依賴電腦,然而電腦再厲害畢竟是人腦控制下的產物。電腦依程式進行各類功能,依指令做各類的反應,而所謂的「程式」和「指令」皆操之在人腦,人腦高於電腦乃無庸置疑。更進一步地說電腦是被動,其思想之發起是源自人腦,人腦的思想包括了人的「靈感」、「想像」、「情緒」、「判斷美醜」的功能,電腦卻無法達成。尤在美醜的分際上更無法分辨,因此除在機械性的反應上電腦優於人腦之外,幾乎可以說是不能完全取代人腦,更遑論創意與美感的表達。

賈伯斯在唯一的一年大學時期中,深知電腦的被動性,為追求美感,特別修習美術課程,來日自行創業後,於個人電腦的顏色表現及字體形式上,注入多元的美感因素,使往後蘋果電腦以能打出最漂亮字形而稱冠全球,同時也打出了蘋果牌各類產品在美感元素上優於他牌的形象。

20世紀末,IT革命後,大量機器人投入工業生產,2萬5千部機器人造就了日本汽車工業產量世界第一的榮景,電腦的運用擴及軍事、交通、產業、醫療、文教、商業、美術、電影、文化上,幾乎全方位受其影響。做為21世紀的現代人,凡食、衣、住、行、育、樂皆已無法脫離電腦的擺布。

22年前,交通部地鐵工程處為推動「萬板計畫」需要一張由南港到樹林16公里長,三鐵共構之表現圖,路經松山、台北火車站、西門,穿越大漢溪後,至板橋、樹林的地下工程圖,為了呈現其構想,需畫出一張巨幅的全區鳥瞰,包含地下停車場及商場之表現,經討論後此圖為表現16公里長的各部細節,至少需以12公尺之長軸絹布繪圖。

當時國內尚無「大圖輸出」設備,決定用人工來繪圖,由本人操刀,依據工程處提供之工程圖面一一描繪,動員4個助手歷時400小時,經49天完成。由於長軸太長,要拍照時需動員10個學生才能把圖展開,此圖交到地鐵工程處驗收時,只能放在火車站4樓的廊道上驗收,時隔20年,此「鐵路地下化」唯一用手工與人腦完成的圖,最近竟然出現在火車站的大廳!這是唯一在非電腦時代,完全依賴人工完成的大圖,我稱為「絕響」。◇



延伸閱讀
【王健專覽】設計費物語
2015年05月11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天生我才必有用
2015年04月13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蛻變中的少子化社會
2015年04月13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燦爛的笑容是黃金
2015年03月31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九毛變一千的故事
2015年03月27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談世界設計首都
2015年03月25日 | 9年前
iPhone密碼易被暴力破解 巧招應對
2015年03月23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談人口減少問題
2015年03月16日 | 9年前
這招讓你的iMac速度飛快
2015年03月14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