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推AI提升審判效率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11月19日表示,希望透過科技工具協助法官與書記官減輕工作負擔。(記者戴德蔓/攝影)
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11月19日表示,希望透過科技工具協助法官與書記官減輕工作負擔。(記者戴德蔓/攝影)

【記者戴德蔓/台北報導】

臺灣高等法院於11月19日舉辦「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4年法律座談會」開幕式,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致詞時表示,期盼透過交流提升辦案效能與裁判品質,並以科技工具協助法官與書記官減輕工作負擔。

謝銘洋表示,司法工作量持續增加,院方已於兩週前成立「科技司法隊」,希望透過科技減輕法官與書記官的負擔。他指出,近期與法務部及律師團體舉行人工智慧(AI)座談會,各單位分享運用AI輔助工作的經驗,法務部在規劃與應用上已領先半年以上,「我們這邊的腳步稍慢,但仍為時不晚」,AI可協助檢索過往裁判見解、整理資料,確實能替法官節省不少時間。

謝銘洋提到,18日比利時憲法法院院長率兩位大法官來訪,並在座談中討論男女間接歧視等議題。他因手邊無資料,直接以手機AI查詢台灣相關判決與大法官解釋並現場即時分享,比利時大法官對台灣累積的案例感到驚訝。他說,這顯示AI在司法上的輔助功能相當明確。

他強調,外界憂心AI取代法官並不必要,「判決書如何撰寫、法律觀點如何取捨、誰勝誰負,都是法官的決定,AI只是協助整理,不會替代審判功能」。

推無紙化有助減輕重複作業

謝銘洋表示,司法作業目前仍高度依賴紙本,從起訴到法官審理,都需多次處理同一份資料,造成重複工作。他指出,新加坡十多年前便已推動無紙化,德國、韓國也早已全面電子化。比利時憲法法院亦表示,除非大法官另有需求,所有資料皆以電子檔案處理,若能落實無紙化,對法官而言是重要幫助,也能減輕書記官與審判流程負擔。

他說,其他國家法院多未採用讓當事人持續盯著螢幕的方式,若讓當事人改由律師查看相關內容,並關閉前方螢幕,可大幅縮短審理時間。

謝銘洋也提到,裁判書的部分作業未必需逐字記錄,約九成以上案件並無爭議,若當事人對陳述有疑義,可利用錄影確認,減少重複編輯與整理,有助提升整體效能。

謝銘洋表示,不論是AI、無紙化或庭審流程調整,只要能有效減輕法官與司法同仁的負擔,司法院都會努力推動。他並感謝各法院院長、法官與書記官長期在第一線承擔繁重工作。◇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川普:降低AI監管障礙 防中共超車
2025年11月19日 | 2天前
別太信AI推薦 背後或是商業操作
2025年11月09日 | 12天前
經濟學家:指數基金或過度投資AI
2025年11月14日 | 7天前
AI正取代大量白領工作
2025年11月09日 | 12天前
5款中國製AI 位置、擷圖全都露
2025年11月16日 | 5天前
生成式AI提供資訊真假 如何判斷?
2025年10月28日 | 2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