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AI 平臺上線半年 30 多機關導入、效率最高提升五倍

數發部「政府AI應用平台共創公私協力新生態記者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數發部「政府AI應用平台共創公私協力新生態記者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戴德蔓/台北報導】

公務機關導入 AI「不敢用、成本高、應用少」的問題,數位發展部想出了新作法。數發部建置「政府AI應用平臺」(TryAI),提供安全的試驗場域,讓各部會能「先試用、確認需求後再採購」,並以「政府出題、產業解題」的方式,帶動台灣本土 AI 工具的發展,打造公私協作的新生態。

TryAI 今年 3 月 31 日上線,目前已提供 TAIDE、Gemini、ChatGPT 等 32 種語言模型與 20 項共通性 AI 工具,包括新聞稿撰寫、數據分析、圖卡生成、公文助理等多項應用。數發部表示,平台短短半年已吸引超過 30 個機關導入。

衛福部做會議紀錄從 40 小時變 6 小時 

數位政府司司長王誠明在記者會上說,TryAI 平臺的目的,是讓機關能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先體驗 AI,不必冒著資安或預算風險盲目採購,多個部會已看到實際成效。他舉例,衛福部利用平台工具自製「公版神隊友」,原本 30 到 40 小時的人工作業,現在只需要大約 6 小時即可完成,效率提升超過五倍。

他說,內政部、財政部與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也已把 TryAI 用在報表審核、文獻研究、採購法問答等日常業務,「確實能減輕行政負擔,讓同仁把時間用在更需要的人事物上」。

AI Bots市集讓本土業者有市場、機關敢用

王誠明指出,TryAI 平臺另一個重要任務,是成為本土 AI 產業的「孵化器」,會從各機關實際使用,觀察政府共通性AI需求,廣邀國內資訊服務業者開發生成式AI工具,經相關檢測,確認無使用中國製產品後,上架至AI Bots市集,可讓機關先試用,確認符合業務需求後,再循共同供應契約採購,此模式除了能降低機關試錯成本,也為台灣AI軟體業者創造市場機會。


數發部表示,機關可以在市集上先試用、確定真的能解決業務問題,再透過共同供應契約採購。「這樣的方式能降低試錯成本,也能讓本土業者真正找到市場。」

數發部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 TryAI 使用環境,並舉辦「數位政府AI解決方案媒合說明會」等活動,強化公私部門的合作。目標是讓 AI 工具能在公部門真正落地,從基層到決策,都能用上更即時、更安全、更有效率的輔助服務,希望透過政府出題、產業解題,加速建立更智慧、更高效的數位政府,讓民眾感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

延伸閱讀
寵物電動車上路遭罰 買家控業者
2025年11月18日 | 2天前
台股重挫691點 今年第7大跌點
2025年11月18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