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信AI推薦 背後或是商業操作
當人們在AI(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的對話框裡詢問「XX地區哪間餐廳最好吃?哪家幼兒園比較好?」時,得到的答案可能並非純粹基於客觀數據,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植入」。這背後,是被稱為GEO(生成式引擎優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的新興市場。分析認為,這可能對AI的可信度和可行性造成巨大衝擊。
新興數位行銷策略GEO
幫助品牌被AI「點名」
傳統SEO(搜尋引擎優化)的目標是提升網頁在搜尋引擎中的排名,以爭取點擊。而GEO則是透過優化線上內容,讓品牌的資訊更容易被AI模型引用,在AI生成的回答中成為「被提及者」。有研究發現,透過優化權威性表達、關鍵字布局和數據引用等策略,內容在AI回答中的「能見度」可提升高達40%。
ChatGPT、Gemini等大型語言模型成為新的流量入口。一些SEO公司紛紛轉型AI搜尋優化,對於中小企業來說,GEO提供了新的行銷途徑,不少餐飲品牌也是首批嘗鮮者。
在中國,據鳳凰網科技報導,一些商家甚至直接在電商平台或實體門市,打著「跟DeepSeek對話,店面被推薦」的招牌,來宣傳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對他們而言,「AI首選」似乎已成為一種「權威」認證。
鳳凰網科技指出,未來的行銷將不再是傳統的SEO或SEM(搜尋引擎行銷),隨著AI對話逐漸成為主流的搜尋方式,品牌被AI「引用即存在,不被提及即死亡」的時代正在到來。搞不好未來在AI生成裡還會出現類似「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
未來AI生成「競價排名」?
分析:將重擊AI可信度
這股新興的GEO浪潮,也引出了一個嚴肅問題:「當AI成為我們獲取資訊的主要管道時,我們所看到的『答案』,究竟是客觀公正的,還是被商業利益所影響的?」
對此,資深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生成式AI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它的真實性、準確性得不到保證。王赫說,「過去(中國科技巨頭)百度搞的那個競價排名,造成很多惡劣的社會影響,甚至出現一些惡性案件。
王赫認為,「現在在AI時代,如果繼續在商業利益的作用下,搞優化搜尋、競價排名這一套,會對AI的可信性和可行性造成巨大的衝擊。」
百度競價排名業務曾引起多項爭議,無論商品資訊真實與否,只要業者付費就能提升在搜尋結果的排名,導致出現推廣假藥等非法醫療廣告,以及有人誤信百度競價排名推薦的涉及詐欺的醫療廣告,花大錢治病,病情反而越嚴重。
用AI生成餵養AI
大語言模型商有反作弊策略
實際上,GEO也面臨諸多挑戰。鳳凰網科技指出,許多GEO公司採用「用AI生成內容餵給AI」的策略,即拿到企業資料後,用AI生成不同的「網稿」作為語料,再投放到可觸及的網站上,以被AI收錄。這種方法成本低,但效果尚無法準確評估。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大型語言模型的演算法不透明,導致GEO仍是一個「黑箱」優化。而且,每個模型的採納偏好不同,無法「一套方案走天下」。
業內人士警告,這種「用AI汙染AI」的行為存在風險。大型語言模型廠商有反作弊策略,對於低品質、大量投放的「灰色產業」模式,未來可能會進行「趕盡殺絕」式的防禦。
一些從業者認為,GEO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生產真正有價值、高品質的內容,以補充AI生態所需。
王赫直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它的任何商業模式的運作,都會給人帶來難以逃避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