悸動的旅程 彭秀玲油畫展的靜默風景

悸動的旅程,彭秀玲老師油畫創作展16日開幕。(林桔春提供)
悸動的旅程,彭秀玲老師油畫創作展16日開幕。(林桔春提供)

【記者廖儷芬/苗栗報導】

11 月 16 日下午,竹南鎮立美術館外頭的風並不大,空氣安靜,像是專為這場展覽留出一段沉穩的開場。攝影家林桔春比多數來賓更早一步抵達,他習慣提前熟悉動線,也在這些「沒有人注意」的時刻找到屬於展覽的前奏。他拍下工作人員調整看板的樣子,那張照片沒有過多姿勢,卻把展覽真正的開始,悄悄定格。
來賓進場後,在門口彼此打招呼,步伐放得很慢。林桔春沒有急著拍,他等的是自然流動的畫面。直到一名遠道而來的朋友拍了拍彭秀玲的肩,說了一句「恭喜開展」,那一瞬間的微笑與眼神交流,被他準確按下快門。沒有華麗動作,但有一種創作者終於鬆了一口氣的真實感。

來賓進場後,先行賞畫,步伐放得很慢。來賓進場後,先行賞畫,步伐放得很慢。(林桔春提供)
攝影家林桔春比多數來賓更早一步抵達,他習慣提前熟悉動線。攝影家林桔春比多數來賓更早一步抵達,他習慣提前熟悉動線。(林桔春提供)

低調的創作者 真切的畫者
彭秀玲長年投入油畫創作,雖未刻意追求曝光,但在地方藝文圈中是熟悉的名字。她參與聯展、社區藝文活動,也不時為地方學校與文化單位提供作品。創作題材多取自生活與人物,尤其偏愛勞動者、家屋與日常物件。
她常說,自己畫畫不是為了「說得厲害」,而是怕那些看過的場景被時間沖淡。這次的主題「悸動的旅程」便是她自己給創作下的註解,不是向外奔放的悸動,而是心裡那種「想起某件事時,胸口微微震動的感覺」。
開幕當天,彭秀玲站在作品前與觀眾交流,她講的不多,但每句都圍繞著記憶與心情,而不是技法。林桔春鏡頭裡的她,神情專注又含蓄,像是仍在與畫布裡的人物對話。

彭秀玲長年投入油畫創作,雖未刻意追求曝光,但在地方藝文圈中是熟悉的名字。彭秀玲長年投入油畫創作,雖未刻意追求曝光,但在地方藝文圈中是熟悉的名字。(林桔春提供)
創作題材多取自生活與人物,尤其偏愛勞動者、家屋與日常物件。創作題材多取自生活與人物,尤其偏愛勞動者、家屋與日常物件。(林桔春提供)
這次的主題「悸動的旅程」便是彭秀玲自己給創作下的註解,不是向外奔放的悸動,而是心裡那種「想起某件事時,胸口微微震動的感覺」。這次的主題「悸動的旅程」便是彭秀玲自己給創作下的註解,不是向外奔放的悸動,而是心裡那種「想起某件事時,胸口微微震動的感覺」。(林桔春提供)

展場的空氣 透過照片看得見
展場採用木質色調與柔光,讓畫作不刺眼,線條與顏色都被溫柔包著。林桔春在照片中捕捉的,是這種空氣感,
有人在畫前低頭思考、有人側身近看筆觸、也有人坐著遠遠觀看。
這些姿態不是被安排的,因此格外真。
林桔春拍到的其中一個畫面,是一位觀眾停在描繪勞動者的作品前許久。那幅畫源自林桔春自己的原始拍攝:一位工人坐在木材堆前,手裡夾著菸,臉上帶著疲憊後的安穩。彭秀玲把照片轉化成油畫,保留了木材粗糙的紋路與人物刻實的生活痕跡,並以更慢的筆觸讓畫面沉下來。
而林桔春又再一次,把觀眾站在畫前的背影拍下。
原本屬於創作者與攝影者的故事,在那瞬間,變成三個層次的紀錄——
拍攝者 → 畫家 → 觀看的人。
這正是林桔春作品最獨到的地方:他總能找到某種「轉換中的溫度」。

展場採用木質色調與柔光,讓畫作不刺眼,線條與顏色都被溫柔包著。展場採用木質色調與柔光,讓畫作不刺眼,線條與顏色都被溫柔包著。(林桔春提供)
有人在畫前低頭思考、有人側身近看筆觸、也有人坐著遠遠觀看。 這些姿態不是被安排的,因此格外真。有人在畫前低頭思考、有人側身近看筆觸、也有人坐著遠遠觀看。 這些姿態不是被安排的,因此格外真。(林桔春提供)
彭秀玲的作品:阿爸的微風往事,用攝影家林桔春的照片所畫的。彭秀玲的作品:阿爸的微風往事,用攝影家林桔春的照片所畫的。(林桔春提供)

作品自有腳步 不需刻意誇張
彭秀玲的畫風偏向寫實,但不尖銳。她喜歡慢慢鋪,色彩偏灰、偏木、偏土,讓畫面像從日常抽出的一段沉默。這次展出的作品除了人物,也有農村景象、坐在桌邊的茶具、傍晚屋簷下的光影。每一幅看似簡單,卻能讓人停留。
這些畫被放進竹南鎮立美術館後,並未被場館個性壓過,反而更顯得踏實。林桔春的照片證明了這一點:不論站在畫前的是青年、長者或家庭,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觀看節奏。

這些畫被放進竹南鎮立美術館後,並未被場館個性壓過,反而更顯得踏實。這些畫被放進竹南鎮立美術館後,並未被場館個性壓過,反而更顯得踏實。(林桔春提供)
開幕前的音樂饗宴。開幕前的音樂饗宴。(林桔春提供)
走完展場後,會發現「悸動」不是喧鬧,而是深處的震動。走完展場後,會發現「悸動」不是喧鬧,而是深處的震動。(林桔春提供)

悸動 是溫和的力量
走完展場後,會發現「悸動」不是喧鬧,而是深處的震動。彭秀玲畫裡的人物、物件與光線,帶著生活的重量;林桔春鏡頭中的展場、觀者與空氣,則把這份重量的另一面呈現出來。
如果說畫作是一段旅程,那麼這場展覽就是一個停靠點。
人會走進來,也會帶著什麼離開。
悸動就在這之間,被悄悄記住。

彭秀玲畫裡的人物、物件與光線,帶著生活的重量。彭秀玲畫裡的人物、物件與光線,帶著生活的重量。(林桔春提供)
畫展開幕茶會,冠蓋雲集。畫展開幕茶會,冠蓋雲集。(林桔春提供)
如果說畫作是一段旅程,那麼這場展覽就是一個停靠點。 人會走進來,也會帶著什麼離開。如果說畫作是一段旅程,那麼這場展覽就是一個停靠點。 人會走進來,也會帶著什麼離開。(林桔春提供)
延伸閱讀
古老土礱重現 稻米香脈脈相傳
2025年07月11日 | 4個月前
百年香山站 全臺唯一全檜木車站
2025年08月30日 | 2個月前
攝狼侵犯29少女 遭求刑25年
2025年09月03日 | 2個月前
池畔有詩 三灣鄉下林坪的秋荷時光
2025年08月13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