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坊的攝影心視界】雲岡石窟觀聖蹟
                萬千神佛聚石窟
巨像威嚴壁浮屠
千古遺產名傳世
朝聖絡繹競奔途
──2025.06.20 山西大同
休閒旅遊悅讀趣:
雲岡石窟
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西元453年)到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
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
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達51個(其中保存較好的約20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尊1,100多個,大小佛像5萬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公尺,最小佛像僅有2公分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此外,在雲岡石窟的崖壁後上方,還保留著建於明代、也稱雲岡堡的軍事要塞遺蹟。
在雲岡石窟開鑿的初期,其風格帶有濃厚犍陀羅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佛像的姿勢也明顯反映了外來的風格,包括臉形較為豐腴、肉髻較高以及眼廓較深、鼻子較高。雲岡石窟開鑿的高峰期是北魏孝文帝時。石窟的主要結構多沿襲漢朝,佛像的衣著與表情也與初期較為不同。
2001年,雲岡石窟因為滿足下列評定標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的佛像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使許多佛像損壞相當嚴重。當年為了雕刻的便利性,選在石頭硬度相對較低的雲岡,使得佛像較不耐風吹雨打。清朝時為了保護佛像,曾大規模的重新泥塑。工匠將木樁打入佛像並繞上繩子,以類似今日的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方式進行維修。但當泥層脫落時,木樁就外露,使得佛像千瘡百孔,令人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