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國際論壇登場 李遠籲永續韌性守護文明


文化部部長李遠。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文化部部長李遠。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戴德蔓/台北報導】

文化部長李遠5日出席「2025年台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開幕式致詞時表示,近來台灣接連遭遇颱風與水災,讓人深刻感受到古蹟與歷史建物的脆弱性,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嚴重破壞,這與台灣歷史與社會的詭譎多變相似。他強調,當全世界正面臨氣候變遷及戰爭威脅時,「唯有堅持對文化資產的保護、永續及韌性,才能避免這些珍貴的文明寶藏在一場風災、一場暴雨或一場戰爭中被摧毀」。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的「2025年台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靈動創新・堅韌前行」,5、6日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舉行。論壇聚焦全球文化遺產保存與活化的挑戰與應對,並以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為主軸,邀請ICOMOS主席Teresa Patrício、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前主席Steve Brown、英國威爾普蘭菲爾鐵路秘書長Michael Reilly、瑞士世界遺產雷蒂亞鐵路亞太區行銷經理Patrick Miescher及日本大井川鐵道社長鳥塚亮等國際專家與會,與台灣專家學者、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展開交流。

李遠回顧,他去年剛就任時,文化部推動首屆「百大文化基地」計畫,在台灣及離島找了100個文化基地,選拔的標準除了是否有文化遺產及生態之外,其中有一項是「社區營造」。他說,文化遺產的保留需要覺醒,這些覺醒往往存在民間每一個角落,因此政府必須與民間合作,政府也花了10年時間修復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剛開幕,值得一看。

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論壇自2022年開辦至今邁入第4屆,今年主題「靈動創新.堅韌前行」強調在全球危機頻仍的時代,文化保存需具備高度適應性與創造力,並透過社群韌性與文化治理機制,讓文化資產成為世代共享的永續力量。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則指出,阿里山林鐵不僅展現獨特工法,更見證台灣林業開發與土地利用歷程。近年修復工程除強化安全性,也兼顧歷史性與完整性,盼讓旅客在乘車過程中看見百年山林史與族群史。

交通部觀光署長陳玉秀表示,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觀光是文化的舞台。她強調,阿里山已被譽為台灣最珍貴的「活的文化景觀」,並入選《紐約時報》2025年全球52個必遊景點第19名,未來將持續與各部會合作,讓文化資產成為國際看見台灣的重要舞台。

論壇規劃三大專題,包括「文化景觀的價值詮釋及國際趨勢」、「文化遺產的多元動能及創意賦能」、「鐵道遺產的永續管理及剛柔並濟」,並透過中英文同步口譯與網路直播,邀請國內外民眾共同參與,見證台灣文化資產邁向國際的堅韌步伐。

延伸閱讀
美智庫:中共鑽井平台臨近東沙逾5年
2025年09月04日 | 1個月前
習普私談 再掀中共「器官外交」黑幕
2025年09月04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