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拚學業、就業 績點之戰大一開打

中國許多學校實行嚴格的績點制以量化學術成果,大學生們為了成績拚命搏殺。示意圖。(STR/AFP)
中國許多學校實行嚴格的績點制以量化學術成果,大學生們為了成績拚命搏殺。示意圖。(STR/AFP)

【記者方曉/綜合報導】

近年來,中國大學生「捲績點」(為了成績競爭)現象在中國大專院校持續蔓延,越來越多學生從入學一開始便加入這場分數競爭。在多重壓力驅動下,績點正從教學評價手段異化為影響學生學業、深造與就業的重要指標。

許多學校實行嚴格的績點制以量化學術成果,計算方式依各校而有不同,有的是以科目成績乘以學分再除以總學分,有的則再經過加權。如今,「績點」成為評估學術表現、申請獎學金、保研或出國留學的重要指標,大學生們為了成績拚命搏殺,你追我趕,但學得多不等於學得好。很多學生並不是喜歡學得更多,而是害怕被淘汰、「不捲就落後」。結果是大家都很累,但又停不下來。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來自川渝地區某院校化學科系的大三學生溫婷(化名),每逢查分日便焦慮不安。為了守住該系第一名,她從大一起便針對績點規劃學習策略,包括擔任學習委員以爭取更多平時分。她在社群媒體分享的「績點提升祕籍」,兩天內便獲得六千多讚。

廣東某民辦大專院校的大三學生董佩(化名)坦言,為申請境外大專院校的研究所,她從大一開始努力提高績點,甚至學習社群媒體上的「改分話術」,主動與老師溝通爭取重考機會。為了規避「難拿分」的課程,她開始優先選擇「水課」(指大學裡品質不高、教學內容陳舊、缺乏互動且對能力提升沒有幫助的課程),並盡量在課堂前排就座,以提高平時成績。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牛新春表示,「功績主義」在社會中盛行,使績點從教育評價工具變成目的本身,導致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績點呈現背離。他強調,過度追求易拿分課程,反而削弱學生深度學習體驗與學術興趣。◇

延伸閱讀
美聯手東協打造海域監控網
2025年11月04日 | 13天前
別太信AI推薦 背後或是商業操作
2025年11月09日 | 8天前
電動車汙染或超過燃油汽車
2025年11月09日 | 8天前
AI正取代大量白領工作
2025年11月09日 | 8天前
中共前財長:房市恐再低迷5年
2025年11月16日 | 1天前
毒蛋賣到台中蛋行 民眾退貨撲空
2025年11月16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