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溢流 再淹明利村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前300公尺處出現新的堰塞湖,原預估13日下午4時溢流,但下午1時許就發生溢流,首波洪峰1時40分抵達下游,明利村進水點封堵工作當天清晨才完成,但仍再次被漫淹,災民也深感無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推估,因壩體不穩定,才導致提早溢流。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13日清晨6時30分執行空拍發現,馬太鞍溪新增一處堰塞湖,研判為凌晨2時53分右岸邊坡土石滑動、阻塞河道所致,維持紅色警戒。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明,新堰塞湖壩高40公尺,滿水位約100萬噸,原預估13日下午4時會溢流,在光復工作站設3組人員觀察水情,下午1時許發現有第一批水往下沖,並於1時40分抵達下游。他說,推估因壩體不穩定,導致提早溢流,因山區天候不佳,無法出動空拍機勘查,實際水量待評估。
預估影響範圍包括:光復鄉大馬村、大平村、東富村、大同村、大安村、大華村、北富村;鳳林鎮長橋里、大榮里、山興里;萬榮鄉明利村等地。
至於原有堰塞湖,13日上午10時面積約6.6公頃,蓄水量約50萬噸,水位在過去59小時內下降11.7公尺,蓄水量減少約115萬立方公尺,目前下切速度已趨緩,水位變化趨於穩定。
水利署55小時連夜趕工堵洪水
明利村10日傍晚因馬太鞍溪暴漲而淹水,水利署第一時間即啟動搶險工作,經歷55小時徹夜趕工,13日凌晨3時完成河道改道及封堵,成功讓河水不再沿道路漫流進入社區。
時事評論員李正皓質疑,針對明利村堤防破口,過去不只村長林萬成會勘時提醒過水利署,當時的總協調官季連成將軍也有交辦,甚至立委伍麗華9月24日就發文要求強化萬榮鄉內堤防,但整整48天水利署都沒作為,根本是失職造成的人禍。
對此,水利署強調,自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以來,馬太鞍溪河床大量泥砂待清淤,水利署同仁夜以繼日、幾乎不眠不休全力搶修。水利署並非擁有無限人力及機具,期盼社會大眾能理解前線同仁的辛勞。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陳金德13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馬太鞍溪的堤防雖比河岸兩邊的居住地都還高,但因長年疏浚不快速,加上堰塞湖事件後土石流入溪裡,導致河床與河堤一樣高,雖然有堤防但等同沒有堤防;一旦下雨,溪水很容易溢流。他說,水利署要加緊補足,長久之計是加速疏浚。
明利村積厚泥 暫不需鏟子超人
在大水退去後,馬太鞍聚會所前及附近民宅汙泥厚度將近1層樓高。萬榮鄉長梁光明說,目前明利村遭淹沒的民宅約有10戶,而明利村主要聯外道路是花45鄉道,汙泥淤積長度達300多公尺、厚度最深達約1公尺,剩下唯一的通路萬榮林道陡峭狹窄,因此暫時沒有規劃讓鏟子超人協助清理民宅,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通聯外道路。
據中央社報導,梁光明指出,明利村淤土跟光復鄉狀況不同,夾雜大量石塊,需要大型機具開挖,有收到很多「鏟子超人」的關心,但明利村離最近火車站約2公里,「鏟子超人還沒開挖,就會走到沒力」,後續若有需求會公開招募志工,這段時間,有限的道路空間先留給重機具。
不過,新堰塞湖13日溢流後,明利村內下午2時再度出現溪水。看著好不容易露出的房子再度泡水,災民無奈表示,說好圍堵完成怎麼又進水。明利村劉姓災民說,這陣子被堰塞湖搞得心很亂,面對大自然災情,水的走向難以預估,只能做好心理準備。
此外,花蓮縣政府13日也緊急宣布,光復鄉下午1時起停止上班、上課並撤離。有災民反映,收容所13日一早開放返家,但還沒到家又收到細胞簡訊,質疑在紅色警戒未解除前,就不應該貿然恢復上班、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