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恐溢流 下游啟動撤離

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方形成新堰塞湖,經農業部林保署通報,在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方800公尺處,滿水位約60萬噸,預計24小時內溢流。林保署通知公路局疏散下游機具及廠商,受影響的光復鄉大馬村民開始撤離。
另外,據農業部林業與自然保育署10月21日監測數據,顯示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高約40公尺,水位高程267.06公尺,距離壩頂溢流仍有約2.94公尺之高,湖水面積為11.1公頃,蓄水量為195萬噸,距壩頂滿庫仍有35萬噸之蓄水空間,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21日上午前往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視察。他受訪表示,燕子口堰塞湖壩堤是由花崗岩和頁岩組成,和馬太鞍溪堰塞湖以土石為主不同,燕子口堰塞湖即便是溢流出來的水,不會有土石流現象,現在壩堤很穩定。今(22)日中午會開標讓業者施工開闢便道挖壩堤,讓水位降到台8線以下高度。
另對於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方,又形成一處新堰塞湖。季連成表示,新形成的堰塞湖比馬太鞍溪堰塞湖和燕子口堰塞湖還小,「就像蓄洪池般」,滿水位約50萬至60萬噸,而馬太鞍溪堰塞湖未溢流時是9,100萬噸,因此即便這個新的堰塞湖水量全部宣洩而下,水位也只有增加50至70公分。
季連成說,目前馬太鞍溪新形成的堰塞湖約10萬噸水量,根據觀察20至24小時會開始溢流,如果是慢慢溢流沒問題,但擔心流速太快沖散壩堤,水就會一次宣洩,因此馬太鞍溪下游施工作業已暫時疏散。
此外,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北部地區有劇烈降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21日下午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30條、黃色警戒158條。以及大規模崩塌紅色警戒1處、黃色警戒2處。地方政府應勸告或強制其撤離,並作適當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