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 維持紅色警戒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邊坡崩塌,在立霧溪上游形成堰塞湖,湖水溢流、滲流至立霧溪,水位高度目前已接近台8線中橫公路,圖為靳珩隧道西口明隧道工程現況。(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邊坡崩塌,在立霧溪上游形成堰塞湖,湖水溢流、滲流至立霧溪,水位高度目前已接近台8線中橫公路,圖為靳珩隧道西口明隧道工程現況。(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記者賴玟茹/綜合報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崩塌,在立霧溪形成堰塞湖,雖然湖水有隧道當出口並回流立霧溪主流,壩體下方也開始滲流,考量堰塞湖集水區雨量未如預期多,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採機具開上壩頂降挖,預期3、4天,最慢1週處理完,目前維持紅色警戒。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20日受訪時表示,19日經過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用最新的地形模型資料計算,確定整體狀況,目前壩高大約270公尺高,水量變少,總蓄水量230萬公噸,仍由靳珩隧道持續溢流,水位並沒有上升,還維持離壩頂4.8公尺左右。

黃群策說,目前用降挖的方式,利用機械到壩頂,僅剩10公尺左右,但是現場環境非常的差,仍有落石,怪手上去走1、2公尺石頭就滾下來,大型機具太重怕坡面不穩,小型怪手上去又挖不動,只好不斷克服、處理刷坡等。

除了降挖希望壩頂溢流,壩底目前也有滲流狀況,黃群策說明,下方滲流有變大,有可能滲流過大變成「管湧」現象,評估地質條件以大理石比較多,未來不論是從壩頂溢流或壩底滲流而讓壩體遭受破壞,都有可能,發生時間點仍無法估算。

因此對於下游影響,秀林鄉民樂及可樂部落低窪區域、立霧溪出海口北側崇德瑩農場,及台電東部發電廠員工宿舍區域等都在警戒範圍內。對於下游公路、鐵路,也暫無影響,因鐵公路的高度都超過河面10公尺左右。

立霧溪水位持續上漲 不排除封閉太魯閣大橋

立霧溪邊坡坍塌造成燕子口堰塞湖,立霧溪水位持續上漲,下游的太魯閣大橋恐受影響,公路局20日考量人車安全,不排除大橋南北端實施封閉車道;臺鐵說,未達警戒值,會持續關注立霧溪水變化、審慎評估。

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花蓮工務段長陳麗華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太魯閣大橋在立霧溪下游,已派員在太魯閣大橋的兩端守視2、3天,封橋的設備也已經備妥,若發現水位上漲超出警戒值就會在大橋南北端(省道台9線168k+391、169k+209)採取封閉措施。

臺鐵北迴線同樣橫跨立霧溪,臺鐵公司東區營運處副處長楊舜安表示,鐵路架設比公路更高、跨距更大,警戒值、行動值都尚未達到,鐵路交通影響大,將會持續關注立霧溪水變化,做審慎評估。◇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回憶中的砂卡礑
2024年04月13日 | 1年前
蘇花,新體驗 東遊太魯閣
2021年11月03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