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遭扭曲 陸民物慾壓過個人價值

《九評共產黨》中提到,中共在破壞傳統半神文化的同時,透過不斷的政治運動,樹立起中共的黨文化。在黨文化的教育下,黨文化思維已成為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本性。專家表示,中共不鼓勵人民追求個人價值,認為一切價值應由黨和社會主義倫理所規定,使人民成為缺乏精神追求、僅有物慾的個體,也讓人們汲汲營營於物質,將過度消費誤認為實現個人價值,從而忽略精神境界才是真正的快樂之源。
《大紀元》社論《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中國篇》提到,很多社會不良現象古已有之,共產黨「青出於藍」之處在於,它把一切能讓人放縱慾望的敗壞現象當作控制權力、最終毀人的利器。
中共強調刺激人的慾望,這是否體現在中國人「喜好賺快錢」的現象上?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曾建元向《大紀元》表示,「我相信是有(關聯的)」,這也與中國的社會風氣、中共黨文化,及其對唯物論的曲解有著密切關係。
曾建元表示,共產黨將唯物論曲解為對物質條件的極端需求,將人的生存物慾需求,凌駕於人的價值追求,甚至認為「吃飽的人權」高於人對自由的追求。
唯物論造成的問題是,人們誤將追求物慾的消費享受,視為滿足個人人格尊嚴的方式,曾建元說,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西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價值追求才是最高的,物慾僅需最基本的滿足。
曾建元說,中共認為一切價值要由黨和社會主義倫理規定,不鼓勵人民追求個人價值,更強調「排除自由思想,一切跟著黨走」,使人民變成沒有靈魂、僅有物慾的個體,人們汲汲營營,將過度的消費能力,誤以為是個人價值,從而忽略精神境界才是真正快樂的來源。
曾建元表示,古人說,「相由心生」,當人汲汲營營時,身體健康很容易被消耗,相反,若能清心寡慾,身體負擔也較輕,不需耗費過多時間,在物質需求上,從而有更多時間提升精神境界,最終使人的身心狀態有顯著不同。
國家干涉少 人們更能追求快樂
反之,台灣人民之所以看起來相對快樂,根本原因是台灣擁有政治開放的自由環境,曾建元進一步表示,政治開放的意義在於,國家政治人物或政黨忙於制度上設計出來的競爭,來贏取人民的選票。因此,政府和政黨沒有太多時間去干涉人民或公民社會的自由發展,以及個人的自由價值追求。
「因此,當國家對人民和社會的干涉減少了,人民就擁有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沒有面對國家干涉或國家暴力的恐懼,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而有更多機會去追求自身的快樂。」曾建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