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鬥爭文化 改變中國人面容

專家分析,中國人臉上常見一種戒心很重的「防禦臉」,是長期壓力累積的結果。圖為2024年3月16日,北京民眾在等待公車,示意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專家分析,中國人臉上常見一種戒心很重的「防禦臉」,是長期壓力累積的結果。圖為2024年3月16日,北京民眾在等待公車,示意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中國曾經擁有五千年傳統文化,卻在中國共產黨執政後,傳統美德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中共黨文化,充斥著鬥爭與批判,中國人長期處在高壓、緊繃環境下,相貌也深受影響。專家分析,長相與個人的內在能量、心理狀態有關,若長期處在善良、安全感的環境,人會顯得平和有光澤;反之,若社會高壓監控、缺乏互信,則使人笑容減少,外貌顯得老成,甚至看起來老氣橫秋。

根據《大紀元》社論《九評共產黨》所述,中共以邪惡的黨性取代人性,用「假、惡、鬥」的黨文化替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破壞和替代不僅包含著毀壞看得見的文物古蹟和古籍,更是從人的行為、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改變人們傳統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近期網路上一篇名為〈日本人如何分辨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文章,引發關注,一名在日本免稅店上班的女子提到,光看行為及說話語氣,就可以辨別出台灣人或中國人,台灣遊客在公共場所小聲安靜的交談,避免給別人不好印象;反觀中國遊客在任何地方都很吵鬧,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等。

在外貌上,一名嫁到台灣的中配拍片分享,認為台灣人外觀上普遍感覺較中國人年輕,且日本、香港、韓國等國人民看起來也較中國人年輕,除清淡的飲食習慣外,關鍵在於,台灣的社會壓力相較中國小很多,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反映在精神與外貌上。

時事評論作家趙曉慧向《大紀元》表示,長相是否年輕,其實與個人的內在能量、心理狀態有關。例如,長期處在善良環境,人普遍會有安全感,能夠做自己,也相對平靜,不會因為衝突就過度反應。

「顯老」則可從兩面向定義,生理方面:外觀老化,皮膚鬆弛、下垂、氣色暗沉、有眼袋,眼神疲倦等;心理層面:關乎精、氣、神,表情及笑容比較少,尤其是整個人看起來老氣橫秋,缺乏光澤感。

共產國家人民獨有「防禦臉」

對於面相稍有研究的趙曉慧分析,中國人臉上常見一種戒心很重的「防禦臉」,特徵包括缺乏笑容、眼神緊繃,甚至眉頭深鎖、嘴角下垂,給人感覺缺乏安全感,而這種「防禦臉」是長期壓力累積的結果,更是典型共產體制下人民獨有的。

趙曉慧說,人民長期生活在集體焦慮與階級鬥爭的環境,自然而然形成強烈的防禦心態,這種思想狀態根源於共產黨教育的深刻影響。

趙曉慧解釋,共產黨的教育核心就是「假、惡、鬥」,導致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信任。現在的中國人已不再是過去擁有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反而講求唯物主義,人際關係非常緊繃。

說謊成中國人保護方式

在高壓監控、缺乏信任的環境,中國人不敢講真話,每個人都在講假話。趙曉慧說,這讓說謊成為中國人的一種自衛方式,在嚴厲的網路監控下,人們不敢自由表達及出錯,每天都在想著要如何防備別人、算計他人、及揣摩上意。

趙曉慧說,長期處於緊繃的精神狀態,也造成慢性壓力,進而使體內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升高,進而皮膚暗沉、膠原蛋白流失,睡眠品質下降。不只是中國,共產體制下的國家,包括北韓等國家人民,普遍都有「防禦臉」,就是氣色緊繃,皺紋很早就出來了。

反觀台灣人民普遍看起來比較年輕,趙曉慧表示,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的社會,允許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社會不太會給人太多的壓力。

趙曉慧分享自身觀察,除現實生活緊繃外,下班後,中國人若想追劇放鬆,中國短影音及抖音等內容,常會上演婆媳惡鬥戲碼,劇情以誇張、惡毒吸引觀眾,等於中國人從真實生活到休閒娛樂,甚至食物,整個環境都是有毒的。

起爭執 應朝「善解」方式處理

她提到,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即便有衝突、吵架,其實都是好事,因為是增進對彼此的了解,起爭執時,大家仍會各退一步,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最後朝向「善解」的方式處理。

趙曉慧認為,自由社會及共產主義社會,兩者的根本差別在於人性。自由社會在擁有宗教信仰、傳統道德的狀態下,人看起來都會比較年輕,人民心境狀態是放鬆的,不會常感到緊繃。反之,共產中國社會是「以毒攻毒、以暴制暴」,處在沒有人性光輝與溫暖的負面循環中,整個是背離傳統的。◇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台灣超越日本 成便利商店王國
2025年10月19日 | 2天前
義大利耶誕麵包大賽 台灣奪冠
2025年10月19日 | 2天前
納瓦洛:世界看清中共經濟侵略
2025年10月19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