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封殺NCC人事 徐嶔煌:政治因素居多

政治評論家徐嶔煌指出,認知作戰模式近年持續演變,若將「紅媒」定義鎖定在傳統電視台已不夠精準。(記者宋碧龍/攝影)
政治評論家徐嶔煌指出,認知作戰模式近年持續演變,若將「紅媒」定義鎖定在傳統電視台已不夠精準。(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立法院日前再次否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人事同意權案,審查過程中在野黨多次緊咬中天換照案。對此,政治評論家徐嶔煌指出,認知作戰模式近年持續演變,若將「紅媒」定義鎖定在傳統電視台已不夠精準,以近期太子集團舉例,超過億元金流在海外流通,恐對網紅製作內容有巨大影響,可見紅色滲透情形更加嚴重。

立法院會7日行使NCC人事同意權投票,4位被提名人全數遭在野黨否決,而之前在野黨於立院進行審查時,緊咬「中天換照案」進而檢視被提名人是否適任,例如,有立委就指出,用換照迫使某個聲音消失是箝制新聞自由。

回顧2020年NCC駁回中天新聞台換照申請,時任主任委員陳耀祥指出,主要是認定中天新聞台違規嚴重,大股東直接、間接介入新聞製播,顯示內控與自律機制失靈。時至今日,社會輿論仍質疑中天新聞遭染紅,淪為中共宣傳機器,透過錯假訊息、情緒操控影響台灣民意。

徐嶔煌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回頭檢視中天案,一方面它被撤照的理由很明確,另一方面,中天新聞台的多元聲音在台灣並沒有消失,它在轉戰YouTube之後,訂閱人數反而增加更多,且中天集團旗下還有中視、中天娛樂台等,因此這個議題被拿來杯葛NCC被提名人,多半是政治對抗因素大過於實質考量。

而中天被台灣社會視為「紅媒」,徐嶔煌指出,無論是否存在「紅色滲透」,有幾項客觀事實與其相關,包括中天集團董事長在中國擁有相當龐大的投資,再加上董事長被認定會介入中天新聞製播,這些客觀事實讓台灣社會普遍認為,需要增加對台灣自身的保護機制,這也是該案具備高度政治色彩的原因。

不過,他也認為,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但是在中共勢力干預、滲透下,導致錯假新聞氾濫,而NCC作為監理單位,要在管制假新聞跟保障言論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確實有難處。

徐嶔煌說,近年台灣很依賴民眾要有媒體識讀及事實查核的能力,但這是不切實際的,不只會耗費極大成本且效果有效,因為若要民眾在看新聞時,心裡都必須自備放大鏡去檢視,恐怕不是多數人做得到的。

徐嶔煌認為,除了保障言論多元,政府面對錯假訊息的源頭管理更顯得重要,且認知作戰的攻擊模式在這幾年發生了演變,從過去主要以內容農場的方式出現,到後來一般媒體也會主動產出錯假訊息,且在疫情期間攻擊又變得更複雜。

「如果將『紅媒』定義鎖定在傳統電視台,已不夠精準。」徐嶔煌進一步指出,中共將認知作戰當作網路數據在操作,這些錯假訊息的傳播,基本上都可以理解為是中共有目的要搗亂台灣社會,早期的內容農場經營者就已被發現是有獎金、有資金運作的,2018年《今週刊》就曾揭露內容農場的金流情況,發布一則內容有多少價碼等。

他也以近期太子集團舉例,有超過億元的龐大金流在海外流通,將對台灣網紅產生難以想像的巨大影響,也就是說紅色滲透已比2018年的情況更嚴重,不只演變成組織式運作,甚至可能都在台灣設立公司來經營內容。

面對這種情況,徐嶔煌指出,由於NCC在假新聞管理上效用有限,且可能陷入言論自由與外力干預的兩難,台灣政府應更需要正視此問題的嚴重性,思考如何在國安的前提下,對這方面的媒體源頭和背後金流進行管理。◇

延伸閱讀
NCC人事同意權 4被提名人遭否決
2025年11月07日 | 20天前
國防報告書 中共認知戰延伸新興社媒
2025年10月09日 | 1個月前
應對假訊息 阮俊達提4方法
2025年09月05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