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餵養到經濟收割 抖音認知作戰新升級

中共認知作戰手法不斷進化,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正全面升級影響力作戰。專家示警,TikTok模式是「先用內容影響你腦中的思考方式,再用商品掏空你的錢包」,透過軟性文化滲透,加上近期TikTok在亞洲市場陸續啟用的「小黃車」購物功能,達成經濟收割目的,這類模糊商業與政治界線的方式,對台灣社會影響相當深遠。
TikTok滲透模式並非只是粗暴的政治宣傳,台灣安保協會副祕書長何澄輝對《大紀元》指出,TikTok演算法核心是「精準投放」與「加強推送」,根據個人偏好,強化特定言論的觸及。
「假設用戶喜歡A藝人,而A藝人發表了親中言論,演算法會讓你更頻繁看到相關內容,而不是同樣親中但你無感的B藝人。」何澄輝解釋,這種做法非常細膩,它不求立即改變個人思維,而是創造一種「你看,大家好像都這麼說」的人云亦云環境。
先思想滲透 再掏空錢包
何澄輝說,透過娛樂、生活、消費等軟性內容包裝,潛移默化的影響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政治認同,與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一樣,都是在塑造一套有利於中共大外宣的敘事濾鏡。
TikTok透過演算法對不同使用者進行思想滲透,近年更陸續在各國開通「小黃車」購物功能,讓用戶在滑短影音的同時,就能直接下單購物,企圖達到經濟收割的目的。
何澄輝認為,將短影音的流量導引至電商購物是必然的商業模式,但放在中共統戰的脈絡下,意義截然不同,「這早已從文化滲透升級為經濟滲透」。他分析,這與當年蝦皮以補貼戰搶占台灣市場、獲取消費者數據的邏輯相似,但TikTok更進一步,「它先用內容影響你腦中的思考方式,再用商品掏空你的錢包」。
這個模式的可怕之處,是利用商業行為來滋養中共的政治影響力。何澄輝舉例,中國境內充斥著「愛國博主」,透過炒作仇日、仇美情緒來累積流量,最後目的仍是「直播帶貨」,這種將商業利益與政治統戰高度綑綁的模式,正在透過TikTok悄悄複製到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
台灣中小企品牌的存亡危機
專家所示警的經濟滲透模式並非空穴來風,在第一線銷售產品的賣家眼中,已是現在進行式。台灣品牌「淨淨」創辦人笙闆告訴《大紀元》,中國廉價商品早透過蝦皮等平台進入台灣,讓許多台灣賣家在價格戰中掙扎。
很多台灣本土產業的根基,都遭到「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削弱。過去蝦皮讓台灣賣家認為有舞台發揮,但近年卻從手續費、廣告費開始收割賣家獲利,導致台灣賣家出逃。笙闆說,現在「蝦皮光賣家就有超過半數是中國人了」,若TikTok小黃車挾帶更強大的演算法與金流攻入台灣,對本土中小企業來說,無疑將面臨一場存亡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TikTok電商侵蝕產業已有國際案例。笙闆表示,根據他考察馬來西亞的經驗,在TikTok電商、小黃車、直播帶貨的廝殺下,當地許多本土品牌可能不敵低價競爭,導致企業獲利衰退或倒閉,進一步對實體產業鏈造成嚴重衝擊。
笙闆認為,台灣中小企業若品牌做得不夠深、體質不夠強,即便年營收破億,都有可能因這種惡性的中國「內捲」競爭而被迫關門。他預測,台灣超過90%中小品牌還沒準備好因應TikTok的來襲,若TikTok未來打入台灣市場,政府應有動作保護業者。
短影音恐牽動台零售市場版圖
在電商專家眼中,短影音上娛樂與消費無縫接軌的新模式,也正掀起台灣零售市場的變革。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吳師豪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短影音平台的演算法,是讓用戶觀看娛樂內容時,主動推播其可能感興趣的商品,創造出全新的「興趣電商」模式。
吳師豪說,這種模式利用現代消費者缺乏耐心、偏好碎片化資訊的心理,將購物行為植入娛樂內容中,觸發民眾衝動消費的行為,讓原本沒有購物計畫的消費者,在看到短影音內容後下單。這很可能會牽動目前零售市場版圖,壓縮本土業者獲利空間。
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許生忠對《大紀元》表示,TikTok未來若對台灣開啟購物功能,無疑是對台灣本土電商的重大警訊,因為民眾拿手機滑社群平台的時間,很可能超過一般網購App,因此透過社群平台促成的交易,不排除會有增加趨勢,排擠民眾原先的消費場域。
許生忠認為,台灣賣家應正視和思考如何應對這類消費習慣的轉移,無論是自己經營社群內容,或是與內容創作者合作,可能都將成為企業布局的新戰場。
抖音複合式威脅 須多方防堵
此外,面對TikTok這類可能具有明確政治意圖的社群平台,如果將其適用於一般商業平台的法規,將產生很大一塊監管盲區,成為台灣的國安破口。
過去台灣應對境外平台的經驗,多半聚焦在投資和購物詐騙,例如Meta旗下Facebook的詐騙廣告。許生忠表示,現行的打詐專法《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將TikTok、Meta、Google、LINE等境外平台納管,要求廣告主實名制,為消費者提供第一層保障。
不過,這道防線主要是基於「商業常規」的設定。何澄輝認為,面對TikTok的複合式威脅,台灣打擊詐騙的這道防線仍遠遠不足。尤其TikTok未在台灣落地,比較難參照歐美模式,直接從國安層級進行管制。澳洲經驗則是立法禁止未滿16歲者使用社群平台。
針對台灣如何設立防線,何澄輝建議,政府或許能思考擴大現行公部門的TikTok禁令,讓禁用TikTok的範圍擴大至國中、國小學生的基礎教育場域。他說,從教育角度著手,較容易取得社會共識,讓台灣逐步建立防範中共認知作戰與滲透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