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Plus失焦 監院促文化部檢討
監察院6日表示,調查發現TaiwanPlus使用者分布高度集中,整體推廣成效與擴展國際能見度之政策目標仍存有落差。另新聞編採決策權限高度集中於少數主管,跨國團隊間共識不足,對於國內與國際新聞之選題標準差異顯著,亦曾發生新聞焦點失準之情形,影響平台公信力與形象,通過調查報告,促文化部檢討改進。
監委林郁容、紀惠容、王美玉調查發現,TaiwanPlus的觀眾觀看次數區域集中於亞洲地區(67.6%),美洲次之(20.6%),兩者合計已逾88%,顯示使用者分布高度集中,而歐洲、大洋洲等地區占比偏低。
監委指出,雖觀看次數與時數呈現成長趨勢,惟整體推廣成效與擴展國際能見度之政策目標仍存有落差,且未進一步分析觀眾停留時間、互動行為、回訪率或區域別內容偏好,流於表面統計;亟待文化部檢討現行推播策略與節目內容設計,以提升國際傳播效益,強化台灣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及能見度。
監委表示,TaiwanPlus新聞編採決策權限高度集中於少數主管,跨國團隊間共識不足。主導新聞編採的外籍主管對台灣社會脈絡掌握有限,與我國籍編採人員在新聞選題與處理方式上意見分歧,常出現判斷標準不一之情形,且決策權限集中於外籍主管,突顯編採失衡風險。文化部應研議如何建立具台灣視角之編輯架構與強化本土新聞專業參與,以提升確保新聞內容之在地性與國際傳播力。
監委指出,據監院證人表示,曾因具台灣腔調之英語而遭主管拒絕出現在鏡頭前播音,顯見平台內部對播報人員安排存有不合理情形;TaiwanPlus目前播報人員已涵蓋英國、美國、印度、紐西蘭等多種口音,然排除台灣口音,不僅違背平台「傳遞台灣觀點」之初衷,亦有歧視本國籍人才之虞。
所以,監委說,文化部應檢討TaiwanPlus播報人員選任標準,亟需建立多元包容之語音政策,並保障本國籍英語人才之合理參與權,以落實公共媒體之文化代表性與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