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啟動查稅 小型企業陷生存困境
中國從10月1日起,電商、外送員、網約車司機、直播主等透過網路平台獲取收入的人,勞務報酬所得稅將由平台代扣代繳。但近期中國多地稅務部門密集向上述行業業者發送通知,要求補繳稅款。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該政策令大量小型、微型企業主和個體經營者陷入生存困境,有業主表示「補不起稅寧可跑路」。
10月29日,一段網路熱傳影片顯示,中國各地電商經營者近期普遍收到稅務部門的查稅簡訊,催促電商申報。一位博主表示:「今天全國的電商老闆基本都收到了這條簡訊,要求稅務自查。」該博主貼出的擷圖顯示,簡訊來自廣東稅務部門,內容寫著:「您申報的今年第三季增值稅銷售收入,少於互聯網平台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的收入金額。請您進行核實確認,如屬申報錯誤,請及時更正,以免徵期結束(10月27日)後更正申報產生滯納金。」
該博主說:「留給國內電商老闆的時間不多了,這一波查稅估計得倒掉一大片(商家)。」他認為,電商稅的執行,結合剛結束的「十五五」規劃、二十屆四中全會的訊號,「屬於國內電商的黃金時代真的開始落幕了」。
這段影片中,一位拼多多商家在詢問稅務顧問,作為一般納稅人應該怎麼辦。該商家透露,其月流水達1千萬元(人民幣,下同),利潤兩個百分點,僅20萬元,也幾乎沒有成本票。稅務顧問對他說,一般納稅人,又沒有進項(指營業人向其他營業人購買貨物或勞務),就得按13%稅率來交。一個月1千萬的流水就是130萬元稅款,遠超20萬的實際利潤,拿什麼去交?
影片中,一名稅務顧問表示,老闆接到稅務自查通知之後問他,「如果補不起稅會不會進去(監獄)?如果要進去,我還不如先跑路。」稅務顧問說,這個電商企業主是一般人,被查3年,從2022年到2024年,總計銷售額2億,目前算增值稅,沒有任何進項開進來的話,需要補1,380多萬,附加稅83萬,所得稅250萬,還沒算滯納金,光稅金就得補1,713萬,但這個企業是做低價百貨的,利潤不到3個點,而且為了控制成本,大多數快遞和供應鏈都無法取得發票,怎麼可能補得起?
還有一個電商在影片中說,10月27日是稅務系統提報的最後一天,他以為就他的稅務系統提報錯了,出現了異常,結果刷抖音一看,80、90%的老闆都收到了這種簡訊。
平台送出的金額算法不明
影片中貼出了來自深圳稅務、山東稅務等各地查稅簡訊;多地稅務局近期也被前來諮詢的電商賣家擠滿。
一個博主在影片中表示,平台的數據直接連到稅務局,想跑都跑不掉;但平台數據被爆是一筆「糊塗帳」,一位湖北外賣商家稱,平台向稅務部門推送的數據與實際到帳金額存在巨大差異。餓了麼和美團向稅務部門推送的銷售額合計約79.5萬元,但她實際到帳僅47.8萬元,相差逾31萬元。這不光是要多交增值稅的事,還要提供這31萬的支出發票,否則這30多萬會默認為她的利潤,還要為這部分利潤交個人所得稅。
當她致電平台客服詢問推送金額的計算標準時,客服表示,「不是按照商家實收來推送的,也不是按照商品原價來推送的,更不是按照顧客實付來推送的。」具體算法不明。
經濟不佳衝擊稅收,中共財政困境越來越重。今年上半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0.3%,其中,中國稅收收入更是同比下降1.2%,上半年企業所得稅(2兆4,910億元)同比下降1.9%。
對當局加強了對網路從業人員以及電商的稅務監管,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撰文表示,現在,中共財政入不敷出、地方債壓頂,當局自然更加要壓榨稅收了。網路平台就業人員群體龐大,也成為當局能夠有效鎖定的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