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罐藝術達人——李建宸的創作之旅
                生活中平凡常見的飲料鋁罐,在鋁罐雕塑達人李建宸的手中,彷彿有了生命力。他手中完成的鋁罐雕塑,不論是疾風奔馳的馬兒、昂首的犀牛、奔馳的銀豹、展翅飛翔的小鳥、老鷹以及水底遨遊的熱帶魚。兼具環保的「再造藝術」每一件都栩栩如生。
李建宸畢業於文化大學資訊系,他笑著說:「雖然我學的是資訊,我的專長其實是美語,而我的興趣則在『藝術創意』。」
他描述年輕時買了一片要價上千元的LD雷射光碟,但後來光碟壞掉了。一般人可能會丟掉,他卻靈機一動:「中間那個洞剛好可以鑲一個時鐘上去啊!」於是一款為婚紗店客製,名為「鐘愛一生」、「情有獨鐘」的熱門商品應時而生。
他還為這款LD時鐘相框申請了專利,但由於時代更迭,工廠不再製作光碟,這項客製化商品才戛然而止。
巧合機緣下,李建宸開創了「神鵰俠鋁」鋁線線雕創作藝術,卻面臨著市場模仿與競價威脅,事業再度遇見瓶頸。
把生活變成一場無盡的創作
有時候,創意就是從生活裡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開始。「今年年初鄰居送了我們一箱黑松沙士,」始於單純好奇,「那時候只是想試試看,用喝完的鋁罐能不能做出有趣的東西。沒想到,一試就陷進去了,後來越做越著迷。」
鋁罐的柔韌、反光、延展性,都成了他創作中眼裡的光。「與一般金屬雕塑不同,鋁罐輕盈且富彈性,卻也因此難以掌控。」每一次折疊、壓痕與剪裁,都必須在力與柔之間找到微妙平衡。
「我常常在半夜突然靈感來,就開始剪、開始試。手割破是常有的事,但每一道傷口,都是經驗的印記。」對李建宸而言,創作是意志的鍛鍊,面對無數次失敗,從未想過放棄,「藝術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之後,才能研究出自己的心得。」
「家裡的鋁罐,現在已經堆得像座小山了。」李建宸笑著說,「有些特殊的鋁罐,都是朋友提供的。因為我平常也很養生,不太喝這些飲料,所以朋友的幫忙對我特別重要。」
被拋棄的鋁罐,在他的巧手下,重新綻放光彩,也承載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這些鋁罐都有生命,我只是幫它們找到另一種存在方式。」
失敗與靈感之間的巧妙關聯
動物,是李建宸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題。「像馬這樣的作品,就是一次次嘗試累積出來的。」李建宸語氣堅定,眼中閃著創作者特有的光。「我不怕失敗,因為每次錯誤都會帶來新發現。」他展示了對馬的創作過程,從一開始的馬頭到後來有了馬身,再到完整的立體馬匹,都是一次次臨摹與修正的過程。
創作過程中,雙手被金屬割傷無數次,那些細微的疤痕成了創作的見證,「手上的傷,反而提醒我——藝術不是靠靈感,而是靠不斷的修正與堅持。」
他曾挑戰過犀牛、牛、大象,正在準備新的麋鹿系列。「身體的比例我大致能掌握,但頭部的造型最難,每個角度都要重新嘗試。像麋鹿那個角,真的要研究很久。」
他尤為擅長使用罐底強韌部位創作鳥類與魚類造型,「我覺得動物最能表現力量與生命感,也最能考驗創作者對材質的掌控。」李建宸更運用力學的平衡讓小鳥能自動旋轉。
金屬裡的生命哲學
鋁罐原被視為廢棄物,經過李建宸的巧手成為藝術品,象徵著「重生」與「價值轉化」。「我覺得藝術就是讓人看見平凡裡的不平凡。當一個鋁罐能變成有靈魂的作品,它的故事就不再結束,而是重新開始。」
每一件作品創作兼具理性與感性,「理性」在於結構與比例的精準拿捏,「感性」在於形象與情感的共鳴。「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在修行。金屬有脾氣,要懂它、順它,才能讓它說出故事。」
回歸本心的創作
當被問及「創作最難的是什麼」時,他想了幾秒後回答:「是讓自己靜下來。」在他看來,創作不只是動手的事,更是一場內在的修行。「心靜,手才穩;手穩,作品才會有生命。」
他說這句話時,語氣裡沒有刻意的玄奧,藝術於他而言是一種回歸。回歸材料的本性、回歸人的本心。鋁罐重生也象徵他對創作的初心——堅持、沉靜、無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