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斯《笑面騎士》藝術史上最英俊男子
                放眼荷蘭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的藝術巨匠,我們最常想到的是倫勃朗(Rembrandt)與維米爾(Vermeer);然而,特別是在19世紀後半葉,有些鑑賞家卻認為,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1582~1666年)才是最出色的荷蘭巴洛克畫家。
哈爾斯在當時以描繪歡樂場景的風俗畫,以及個人與團體肖像而廣受歡迎。其鮮明的色彩運用與揮灑自如的筆觸,啟發了後來許多重要畫家,其中包括旅居歐洲的美國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薩金特曾讚歎:「要找到比弗蘭斯‧哈爾斯更懂油畫的人,真的很難!」
然而,比起聲名卓著的同代藝術家,哈爾斯的地位常被當代藝評家低估——認為其作品有欠嚴肅。直到2023 年,一場重量級的回顧展才再度證明哈爾斯足以躋身最偉大的古代大師之列。
只需檢視哈爾斯最受喜愛的畫作——藏於倫敦華萊士收藏館(Wallace Collection)的《笑面騎士》(The Laughing Cavalier),便能發現這是一件經典傑作。
被遺忘的大師
哈爾斯很可能出生在西屬尼德蘭城市安特衛普(Antwerp),但不久後便隨家人搬到荷蘭的哈勒姆(Haarlem)。對於哈爾斯的藝術啟蒙與個人生活目前所知甚少;有關他藝術生涯的最早紀錄可追溯至1610年。六年後,他曾短暫回到出生地,這似乎是他唯一的一次遠行。其餘時間他幾乎都待在哈勒姆——當時蓬勃發展的一座藝術中心城市。
哈爾斯現存最早的作品是正規肖像畫,這對一位年輕藝術家來說的確令人印象深刻。很快,他就獲得委託繪製大型民兵隊肖像,倫勃朗後來創作的《夜巡》(The Night Watch)也屬於這一荷蘭特殊畫種。在1620、1630年代,哈爾斯也創作了許多日常生活場景,畫中人物並非千篇一律,而是充滿個性,這種特質也體現在他栩栩如生的肖像畫中。
儘管哈爾斯一生不乏藝術委託,但經濟卻常陷困頓。其因有二:當時荷蘭的肖像畫報酬並不高,加上他有個龐大的家族需要供養。18世紀期間,哈爾斯的作品幾乎遭學界遺忘。到了19世紀中期,法國評論家兼記者泰奧菲爾‧托雷–比爾傑(Théophile Thoré-Bürger)重新發掘了哈爾斯與維米爾,兩人的作品又再次受到矚目。
「最英俊的男子」
《笑面騎士》原本只被叫做「男士肖像」,卻在1865年的巴黎拍賣會上引起國際轟動。當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詹姆士男爵(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與第四代赫特福德侯爵理查‧西摩–康威(Richard Seymour-Conway, fourth Marquess of Hertford)展開激烈競標。最終,侯爵以5.1萬法郎(現今價值逾200萬美元)高價得手,是預估價的八倍。這場拍賣讓哈爾斯與這幅畫作一舉成名。
於是侯爵將畫帶回倫敦。1888年,侯爵繼承人理查‧華萊士爵士(Sir Richard Wallace)把作品借展於王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儘管畫中的主角既未發笑,也不是騎士,但在這場展覽中,這幅肖像被冠上了「笑面騎士」之名。這個逸趣橫生的暱稱在畫作完成250餘年後才誕生,深得大眾喜愛,沿用至今。
這幅3:4身長比例的男子肖像,被稱作「藝術史上最英俊的男人」。畫中右上角以拉丁字寫下「Æ’TA SVÆ 26/Aº1624」,顯示他當時才26歲。主角的真實身分至今仍不清楚且充滿爭議。華萊士收藏館形容哈爾斯「澈底改變了男性肖像,他的作品充滿活力與生氣,在當時是全新的風格」。
這在《笑面騎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膽的構圖、鮮明的色彩與瀟灑的筆觸。
畫中男子顯然來自富人階層。他身穿當時最華麗、最流行的法式服飾,只有荷蘭社會的精英才負擔得起。該畫問世的1620年代,正值法式服飾在荷蘭盛行時期。這件緊身上衣以金線刺繡,繡上的符號象徵財富、愛情與美德。
這種形象在當時的荷蘭肖像畫中並不常見,但這或許表示哈爾斯受過良好教育。這件緊身衣的風格類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珍稀法國同時期絲綢緊身上衣。兩件服飾都有開衩(slits)設計,這在當時是一種較新的製衣技術,稱為「pinking」,刻意要展示穿在緊身衣裡的襯衫;以這幅肖像畫為例,裡面是一件白色亞麻襯衫。
與當時荷蘭上流階層常見的典型服裝相比,「笑面騎士」的服飾既華麗又耀眼。大多數已婚男性受西班牙宮廷影響,穿著簡樸肅穆的黑色服裝,1625年哈爾斯創作的肖像《雅各布‧奧利坎》(Jacob Olycan)就是一例。
在這幅肖像中,奧利坎面向右側站立,以當時觀賞者的角度來看,一眼就能看出該人物已婚;相形之下,《笑面騎士》臉朝左的姿態,讓學者推測他很可能是個單身漢。
奧利坎戴著傳統褶皺厚重的皺領(ruff),而「笑面騎士」則戴著更現代、垂墜感柔和的皺領,這種風格始於1620年代。這件多層皺領以亞麻製成,並飾有精緻的棒槌蕾絲花邊(bobbin lace)。斯德哥爾摩的王家軍械庫(Royal Armoury)博物館收藏著一件當時保存下來的精美皺領。
男子的袖口處亦可見昂貴的白色蕾絲裝飾。哈爾斯巧妙運用薄薄的筆觸描繪出蕾絲細緻的幾何圖案。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藏品中,可以找到類似實物的局部。
哈爾斯擅長捕捉不同色調的黑色,因此備受推崇。這點在畫中男子的絲綢斗篷、腰帶,以及向上翻起的寬邊帽中可見一斑。仔細觀察會發現,畫中男子左手肘彎處還別著一把奢華的鍍金細劍。在17世紀,劍是上流社會男士的基本時尚配件。這種劍極為罕見,更加突顯畫中人物的富有。
哈爾斯在描繪這名男士的服裝時展現了精湛技藝,搭配其所選擇的人物姿態,可謂精采絕倫。男子充滿自信,左臂叉腰,面向觀眾,彷彿要走進他們的世界。他站在畫面的最前方,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動態感,讓觀眾身臨其境。他藍色的眼睛凝視觀眾,閃爍著光芒;紅潤的臉頰、華麗的鬍鬚和淡淡的微笑,共同組成一張神祕而迷人的臉龐。
《笑面騎士》名聞遐邇,已從藝術界延伸至流行文化界。這幅畫作不僅出現在眾多廣告中,也被電視、文學和戲劇引用。儘管它創作於400多年前,今天依然充滿活力,歷久彌新。
原文「Frans Hals’s ‘The Laughing Cavali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