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植覺到流動 王國仁在紐約的創作故事

藝術家:王國仁(WANG,GUO-REN)。(王國仁提供)
藝術家:王國仁(WANG,GUO-REN)。(王國仁提供)

【記者廖儷芬/高雄報導】

「阿殘的意思,其實是從『田』這個字的台語音轉換過來。別人問起為什麼叫阿殘,就會加深印象,也是我在藝術道路上的一種宣傳方式。」王國仁這樣解釋自己。出生於高雄,成長於農村,他從小就愛畫圖。「外公有果園農田,我在自然裡長大。

王國仁於工作室戶外創作,與夥伴種植的花園。王國仁於工作室戶外創作,與夥伴種植的花園。(王國仁提供)

小時候常畫在牆壁上,高中畢業後在大賣場打工,負責手寫價格與佈置。晚上會毛遂自薦去問人家牆壁能不能畫,多數人拒絕,但我還是主動找機會。慢慢地,有人願意讓我創作,就在中南部有了知名度,也開始靠這些收入支撐夢想。」

王國仁壁畫作品於台灣,前台東環境教育中心戶外壁畫。王國仁壁畫作品於台灣,前台東環境教育中心戶外壁畫。(王國仁提供)
王國仁壁畫作品於台灣.前台東環境教育中心戶外壁畫.全長約40m高約4m。王國仁壁畫作品於台灣.前台東環境教育中心戶外壁畫.全長約40m高約4m。(王國仁提供)

非科班的自由 走向紐約
王國仁唸的是高職美工科,接受過基本的水彩、油畫訓練。「但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老師多半不喜歡,可是看到成果又很驚艷,常給我高分。」他沒有繼續升學,卻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學院派的路。「我的作品比較草根,也更自由,不受理論限制。」
近年來,他的「植覺」(Plant Inspiration)系列作品多次受邀展出並被收藏,美術館也典藏其畫作。

202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野放途開幕-王國仁發表致詞。202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野放途開幕-王國仁發表致詞。(王國仁提供)
202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野放途開幕-王國仁展出現場。202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野放途開幕-王國仁展出現場。(王國仁提供)
王國仁展出作品之一「植覺01-草仔味」(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王國仁展出作品之一「植覺01-草仔味」(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王國仁提供)

「去年我就設定要去國外駐村。今年4月先到馬來西亞,九月則因為主動詢問朋友而認識(TAAC)策展人李美華 女仕,有機會來到紐約。對我來說,機會要自己創造,不是等它來找你。」

2024年12月(TAAC)李美華(執行董事)協同,Kenneth Howell (博士,資深編輯),特地前往我位於高雄 衛武營WeR藝術村的工作室參訪,並邀請我參與 2025年紐約總督島17號藝術空間駐村活動,主題:“島嶼上的生態藝術”展覽於2025年5月5日持續至11月初。

2024年12月(TAAC)李美華(執行董事)協同,Kenneth Howell (博士,資深編輯),特地前往位於高雄 衛武營WeR藝術村的工作室參訪。2024年12月(TAAC)李美華(執行董事)協同,Kenneth Howell (博士,資深編輯),特地前往位於高雄 衛武營WeR藝術村的工作室參訪。(王國仁提供)

踏上紐約在短短一個月,他完成了平面繪畫與戶外裝置《鹿神》。
王國仁把握時間創作,期間每天5點多起床創作至夜晚,於1星期內完成戶外立體作品及室內繪畫,利用剩下的木頭,製作小鹿神立體裝置,提倡永續的概念。

鹿神-紐約版-位於紐約總督島17號房戶外。鹿神-紐約版-位於紐約總督島17號房戶外。(王國仁提供)
鹿神-紐約版完成。鹿神-紐約版完成。(王國仁提供)
利用剩下的木頭,製作小鹿神立體裝置,提倡永續的概念利用剩下的木頭,製作小鹿神立體裝置,提倡永續的概念(王國仁提供)
平面繪畫(二)平面繪畫(二)(王國仁提供)

「植覺」的誕生
王國仁最重要的系列是「植覺」。靈感來自一次夢境,他看見色彩斑斕的草木與氣味瀰漫的霧氣,驚醒後立刻展開創作,完成了巨幅作品〈植覺—夢我所夢〉。
此後,小草成為每幅畫裡的必然元素。「每畫一株草,就像注入新的靈魂。草會蔓生、生長,就像人有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我希望傳遞溫暖與希望。」

植覺」最初的代表作,靈感來自一次夢境〈植覺-夢我所夢〉485 x 291 cm。植覺」最初的代表作,靈感來自一次夢境〈植覺-夢我所夢〉485 x 291 cm。(王國仁提供)
「植覺」系列每一幅作品都有他的故事,及對環境、自然中不一樣的詮釋。「植覺」系列每一幅作品都有他的故事,及對環境、自然中不一樣的詮釋。(王國仁提供)
藝術家王國仁與「植覺」系列作品於高雄《白屋》藝廊展出。藝術家王國仁與「植覺」系列作品於高雄《白屋》藝廊展出。(王國仁提供)

符號與色彩
在「植覺」裡,有星星、枝芽、水、UFO、數字、螺旋紋等符號。「它們來自農村的記憶,用最單純的符號讓人貼近生活。我喜歡數字7,也常在作品裡安排七個符號,它代表幸運和喜悅。」
這也是王國仁創作的自我風格及強烈的辨識度,色彩則是作品的另一特徵。「我喜歡高彩度、飽和的色彩,讓觀眾感受到快樂與希望。但背後其實隱喻環境問題。美麗的畫面下,也有地球暖化和污染的危機。」
紐約展出期間,有民眾對王國仁說: 「Your work is very recognizable and has its own style.」,這是對藝術家最大的肯定,也讓王國仁在紐約及國際上的作品更被記憶及看見。

「植覺」作品中符號及數字的創作表現,在每張作品中都能尋找到藝術家想表達的情感與隱喻。「植覺」作品中符號及數字的創作表現,在每張作品中都能尋找到藝術家想表達的情感與隱喻。(王國仁提供)
於總督島17號房,展出的植覺作品,受到國外民眾的喜歡。於總督島17號房,展出的植覺作品,受到國外民眾的喜歡。(王國仁提供)
收集木頭,位於紐約上州Pawling的協和山莊。收集木頭,位於紐約上州Pawling的協和山莊。(王國仁提供)
創作鹿神的骨架,安全為優先,使用鋼筋作為基底。創作鹿神的骨架,安全為優先,使用鋼筋作為基底。(王國仁提供)

駐村的挑戰
在紐約 總督島Governors Island駐村創作,他選擇用當地的枯木完成戶外裝置。「我不想把作品從台灣運過來,而是要用當地自然素材。這是一種藝術儀式感。」
過程中,他遇到天氣影響、木料不足等挑戰。「有時候颳風下雨打亂進度,但也讓我有時間沉澱。這就是體驗。」
語言更是挑戰之一。「我英文不會說不會聽,就靠手機翻譯,但我很主動。觀眾知道我這樣還敢來紐約創作,都很鼓勵我。其實作品就是最好的語言。」
短短一個月時間,王國仁除了創作之外也安排了參觀紐約各大美術博物館及藝廊, 是一位非常擅長規劃時間運用的藝術家。

短短一個月時間,王國仁除了創作之外也安排了參觀紐約各大美術博物館及藝廊, 是一位非常擅長規劃時間運用的藝術家。短短一個月時間,王國仁除了創作之外也安排了參觀紐約各大美術博物館及藝廊, 是一位非常擅長規劃時間運用的藝術家。(王國仁提供)
王國仁剛低達紐約在地鐵裡面轉了快2小時沒辦法找到目的地,後來的日子已經孰悉地鐵及紐約生活。王國仁剛低達紐約在地鐵裡面轉了快2小時沒辦法找到目的地,後來的日子已經孰悉地鐵及紐約生活。(王國仁提供)
遇到有緣的朋友,會王動向她介紹自己的創作。遇到有緣的朋友,會主動向她介紹自己的創作。(王國仁提供)

跨文化的對話 藝術與生命
「我在作品裡放進台灣鄉村的動物、數字,當地人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樣貌。」在駐村期間,台灣花蓮發生土石流,他便把自己的工作雨鞋做成裝置作品。「讓美國民眾看到台灣人的團結與守護家園,也更認識台灣。」

「雨鞋英雄」透過這個作品,讓美國的民眾了解到臺灣人的團結及熱心。「雨鞋英雄」透過這個作品,讓美國的民眾了解到臺灣人的團結及熱心。(王國仁提供)

王國仁常說:「驚艷與體驗生命色彩,創作下去,直到盡頭。」在他看來,藝術是一場冒險,也是生命旅程。「走出舒適圈,讓更多人看到,就是我對藝術的態度。」
面對AI時代,他強調手作的溫度不可取代。「科技是輔助,但要保持對藝術的初衷。」

王國仁工作室創作記錄,位於高雄衛武營藝術村WeR。王國仁工作室創作記錄,位於高雄衛武營藝術村WeR。(王國仁提供)

未來的可能
植覺系列仍將延續,但也會加入對時代的回應。「疫情、戰爭,我都畫進去。每件作品都有編號,像一條脈絡,未來也許有人研究。」
對於年輕藝術家,他的建議是:「要有想法,也要懂行銷。最重要的是——創造機會。」

結合時事及話題性,社群媒體曝光更多更看見的可能性。結合時事及話題性,社群媒體曝光更多更看見的可能性。(王國仁提供)
王國仁工作室創作記錄,位於高雄衛武營藝術村WeR。王國仁工作室創作記錄,位於高雄衛武營藝術村WeR。(王國仁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