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安世停出貨 歐汽車鏈緊繃
荷蘭政府近日以國家安全為由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隨後,中共立即祭出出口限制作為反制措施,導致安世在中國封裝測試的晶片無法出口,進而傳出公司已暫停向全球客戶出貨。這項雙邊行動已使歐洲汽車產業高度緊張,擔心關鍵晶片供應鏈將再次中斷,可能重演疫情期間的缺料危機。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安世上週已通知客戶暫停出貨,並以「不可抗力」為由免除了合約義務。安世生產的半導體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與消費性產品,尤其在電子控制器(ECU)中被BMW、賓士(Mercedes-Benz)、豐田(Toyota)等車廠大量採用。目前,許多汽車製造商與零件供應商已開始全面盤點曝險程度。
報導指出,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近日已向供應商調查是否採購安世晶片,而福斯(Volkswagen)、BMW與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等車廠也表示,正與供應鏈合作夥伴溝通,評估潛在的影響。
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副總裁里奇斯(Ian Riches)分析,安世雖非汽車晶片市占最大者,但在基礎晶片領域具領導地位,市占達40%。他表示,「這些晶片雖小卻關鍵,只要缺少其中一顆,整條生產線都可能停擺」。
荷蘭政府於9月底宣布接管安世一年,理由是防止其關鍵技術外流至中國。中共隨後將安世納入出口管制清單,被視為對荷蘭的報復措施。
據了解,安世的生產模式是在歐洲完成晶片生產後,將大部分產品送往其位於中國的工廠進行封裝測試,再對外出口。中國政府本月初勒令安世的母公司聞泰科技暫停出口,導致歐洲與中國廠區的供應鏈雙雙停擺。豐田汽車原本以為延宕與稀土限制有關,隨後發現與安世事件相關,目前正積極尋找替代來源。
聞泰科技在給投資人的最新信件中表示,公司正與客戶及供應商保持溝通,努力維持生產與人力穩定。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16日呼籲,各國政府應迅速介入協調,防止車用晶片供應鏈斷裂。協會指出,安世是歐洲主要的中低階半導體供應商,若出貨延宕持續,將對區域汽車生產及經濟帶來「實質衝擊」。
業界人士指出,一旦安世供應中斷時間拉長,儘管部分廠商可轉單因應,但對依賴安世晶片的零件製造商來說,可能需要數週時間才能獲得車廠的重新認證,這將進一步拖累新車生產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