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晶片五五分?專家:川普任內恐難達標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向台灣提出美台在半導體產能上「五五分」的構想,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評估,美國總統川普在任內達成目標的可能性極低,但他認同盧特尼克對「矽盾」的看法。
據中央社報導,埃澤爾表示,COVID-19疫情使半導體供應鏈中斷,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升高、中共公然將美國視為對手等,確實讓美國決策者意識到,本土生產足夠的晶片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
埃澤爾指出,目前台灣每月總共生產570萬片晶圓,而2022年美國只生產112萬片。現在隨著《晶片法》效應,美國的全球半導體製造產能占比預計由2022年的10%,提升至本世紀末的20%,每月晶圓產量上看340萬片。
「但顯然,即使這樣也比台灣現在的水準低。」埃澤爾說,美國在提高半導體製造產量水準方面正取得實質進展,但如果說能在未來3年、也就是川普第二任期內,就達到與台灣「五五分」的目標,那是個極高的奮鬥目標。
台半導體供應若中斷
美需要本土產能支撐作戰
對於台灣擔心失去「矽盾」這層安全保障,盧特尼克的論點是,如果台灣掌握95%的晶片,美國要怎麼取得這些晶片來保護台灣?如果美國掌握一半晶片,就有能力做必要的事。
埃澤爾指出,盧特尼克這番話確實有道理。「半導體無疑是美國經濟實力的關鍵,但對國防也至關重要」,極音速武器、無人機、人工智慧系統等,當前最先進的武器樣樣依賴高階半導體。如果來自台灣的半導體供應中斷,美國將需要強大的國內產能來持續支持作戰行動。美國的國家安全以及協防志同道合國家,的確取決於美國是否有能力在衝突中自行生產所需晶片。
埃澤爾也說,台灣的關鍵半導體供應將迫使其他國家在衝突時挺身保衛台灣,這個想法合理,但半導體可能不會是唯一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