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提晶片產能對分 分析:戰略與戰術考量

今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台積電將再投資美國至少1千億美元。圖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左)發表談話,一旁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今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台積電將再投資美國至少1千億美元。圖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左)發表談話,一旁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記者林燕、侯駿霖/綜合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表示,在北京毫不掩飾要奪取台灣的威脅下,美國正在推動美台晶片製造業各掌握一半產能的方案。同時,傳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再度赴美國談判對等關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盧特尼克這時喊話一定有深刻的戰略與戰術考量,台積電與台灣必須思考如何保持優勢。

盧特尼克上週六(9月27日)接受美國新聞頻道News Nation採訪時表示,台灣是接下來的貿易談判重點,優先於印度等國或地區,並預期「很快」會與台灣展開正式對話。

當問到「美國究竟希望從與台灣的貿易協議中得到什麼?」,盧特尼克說,美國手機及汽車的95%晶片都是台灣生產,「但台灣在9千英里之外,這聽起來不妙,而且台灣距離中國才80英里」。他說,北京毫不掩飾稱「我們要拿下台灣」,這是一個問題。

盼4年內美晶片自製率達40%

盧特尼克指出,在目前的局勢下,川普政府的目標是讓晶片製造業務大規模轉移回美國本土,自主生產。「如果連自己的晶片都製造不了,要怎麼自保?還只能依賴遠在天邊的人。那又怎麼能把晶片運回來製造無人機和裝備?所以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盧特尼克說,他接任商務部長時,美國本土只能生產2%的晶片,他希望在任期結束前將自產率提升至40%。

他坦言,這是「巨大的挑戰」,投資規模恐超過5千億美元,涵蓋從設計到封裝的完整供應鏈。他強調,要把整條供應鏈帶回美國,這個目標才有可能達成。

美晶片產能足夠才能協防台灣

在被問到,台灣擔心若失去產能,美國恐怕不會在中共採取軍事行動的情況下保護台灣,美台貿易協議能否為台灣提供某種安全保障?盧特尼克主動提起了「矽盾」,但他表達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觀點。

「我們非常需要他們的晶片,這些晶片可以為他們提供保護。」盧特尼克說,「如果台灣掌握高達95%的晶片產能,美國(在危機時)如何取得這些晶片來協防台灣?是靠飛機運?還是靠船隻?」

「美國需要足夠的產能。所以我向他們提出的方案是,我們各自生產一半。」他說,「美國仍然從根本上依賴台灣,因為沒有台灣這另一半,我們也活不下去」,「如果我們有一半產能,我們就有能力在需要時做該做的事。」

盧特尼克表示,美方已在與台灣的對話中表明,「讓美國掌握50%的晶片產能,對台灣本身至關重要」。

盧特尼克也清楚,說服台灣同意轉移大量晶片產能可能不容易。他指出,對台灣來說,生產95%的晶片,自然會感覺很好,「而川普會說,這對台灣和美國都不健康,『因為我們保護你們,而如果要我們繼續保護你們,你們就得幫我們達成合理的自給自足』。」

「我們的目標是由美國製造出美國所需晶片和晶圓的40%,甚至50%。」他並表示,相信最終的成果「將會讓所有人震驚」。

對於盧特尼克的說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僅表示,會審慎以對。

謝金河:想降關稅要付代價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盧特尼克這個時候跳出來一定有深刻的戰略與戰術」,這符合川普藝術交易的一貫手法,從驚嚇、驚奇到驚喜三部曲,現在處於驚嚇環節,盧特尼克站出來,代表是台灣的時間來了。台灣若想降低關稅稅率,「一定是要付代價的」。

「川普對晶片移回美國生產一直都很在意,台積電已經被他點名很多次。」謝金河提醒,這次川普為了拉抬英特爾,把所有招式都用盡,軟銀集團投資20億美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來了,加上川普把原先的補貼轉作股權,英特爾在不知不覺中股價已經漲近一倍,「這也不能小看川普政府的力道」。

謝金河表示,「台積電在川普意念下,如何保持領先優勢?這是台積電及台灣必須專注思考的未來謀略及對策!」

臺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則認為,此舉的政治施壓意涵大於實質政策,「美方將球丟到我們手上,就看我們怎麼接」,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出來前很難評論,但就目前情況斷言「台灣矽盾已弱化或破碎的說法,恐言之過早」。

學者憂產業鏈外移 衝擊景氣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示警,盧特尼克提出的「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以及即將公布的《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對半導體的調查結果,都隱含著極高的關稅風險。他坦言,美方希望台廠赴美意圖明確,使台灣陷入兩難。

吳大任指出,一旦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大舉外移,不僅會排擠國內民間投資,高薪就業機會也將一併流失,讓台灣低薪問題雪上加霜。長期來看,也會嚴重衝擊內需產業,削弱未來5到10年的經濟成長動能,連鎖效應不容小覷。

吳大任說,尤其台灣無薪假自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以來,持續創高,打擊部分家庭所得表現,影響民眾消費力和消費意願。他認為,台灣景氣信心越趨悲觀,政府應居高思危。◇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二級毒品難杜絕 學者:主因是跟風
2025年09月22日 | 12天前
紐約能源帳單達十多年最高點
2025年09月28日 | 5天前
撿菜過活 中國青年生存成問題
2025年09月19日 | 14天前
紐約市長亞當斯放棄競選連任
2025年09月29日 | 4天前
南非學者:台灣在晶片業影響大
2025年09月29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