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軍中清洗未結束 學者:下一步轉軍工系統

2025年3月8日,中共軍方代表抵達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人大會議。(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5年3月8日,中共軍方代表抵達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人大會議。(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中共四中全會23日閉幕,會中公布多名軍方高層落馬。台灣軍方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梁書瑗表示,習近平以常態化巡視監督與突襲式檢查建立一套反腐模式,相較於2023、2024年火箭軍落馬的將領人數雖然有下降,但卻開始進逼軍工國企與國防科技系統。

梁書瑗以「近期中共反腐作為之觀察」為題發表專文表示,中共國防部10月17日公布,何衛東、苗華、何宏軍、王秀斌、林向陽、秦樹桐、袁華智、王厚斌、王春寧等9人,遭軍委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

此外,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9月9日至9月12日),也公告張林、高大光、汪志斌、王春寧等四位將領被免去第十四屆人大代表資格。

擴大留置制度全面升級反腐

梁書瑗表示,為了建構一套極大化震懾官僚系統的模式,中共紀檢監察部門逐步擴大「留置」涉嫌腐敗案件人數的比例,並增加強制「到案調查」與「責令候查」等兩個手段,還增加「突發式單點打擊」的模式,顯示中共持續推進反腐的規模與範圍,並持續完善相關法規。 

她說,以往中共以退居二線職務為由,處理人大與政協系統的職務貪腐,但由於中共建立起「倒查」機制,如今的退居二線,更像是嫌疑人「等待調查區」。

梁書瑗分析,中共此舉應有以下意涵。第一,將幹部從一線職務上調離,利於清查過去的人際關係與犯罪事實;第二,能從一線職務退居二線,任職地方人大、政協的正、副部級的幹部,多數為長期在該地任職者,這類幹部與地方關係盤根錯節,本身便是「待澄清吏治」的對象。

反腐焦點轉向軍工與科技體系

梁書瑗對中共官方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發現2025年仍延續2024年的趨勢,人大與政協系統為中管幹部落馬的重災區;而火箭軍落馬的將領人數下降,但持續進逼軍工國企與國防科技系統。

她表示,今年火箭軍受調查的將領人數趨緩,火箭軍暫時遠離震央。而從火箭軍牽扯出來的一系列案件中顯示,監察部門正以技術、產品為核心,逐步排查圍繞在外的專業群體。

至於在經濟領域,梁書瑗表示,中共保持對金融、電力、能源、基建等系統查處的壓力,其中以金融系統列居首位,各地分行成為重災區。接下來還有能源(煤、石油、監管方)、電力(發電、電網、監管方)、基礎建設(電信、大數據、承包方)、運輸物流(陸運、空運、海運、郵政、氣象),及消防應急系統。◇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持久戰 分析:進寸退尺
2025年10月23日 | 7天前
高安國共諜案 高院判7年半
2025年10月23日 | 7天前
前CIA分析師:共軍擴張3大野心
2025年10月21日 | 9天前
美網安巨頭被中共駭客潛伏近2年
2025年10月20日 | 10天前
網貸平台淪中共割韭菜工具
2025年10月16日 | 1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