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有譜 經長:朝稅率15%努力
總統賴清德21日透露,台美關稅談判「近期應有好消息」,引發朝野立委關注。對此,經濟部長龔明鑫22日表示,政府將會朝向關稅下調、稅率不疊加的方向努力。龔明鑫表示,順差國目前談到最低稅率就是15%,正朝此方向努力。至於時間點,要看美國時間,川普將於10月訪問東協國家,並出席韓國亞太經合會(APEC),關稅協議盼盡量在11月底前達成。
台美談判遲遲無法敲定,立委賴士葆指外界有多種說法,說是要等到APEC川習會之後,因為我們還是被中美談判框架所制約。龔明鑫表示,的確是有這樣的說法,可能因為美中貿易比較複雜、量體比較大,因此時間上先處理中國。但他強調我們與美國談判的內容,並沒有在中國框架之下,兩者完全無關。
外交部長林佳龍22日表示,台美關稅談判9月底已完成第5輪實體磋商,台美也在評估雙方在AI領域和關鍵礦物供應鏈上的潛在合作。待雙方就對等關稅、232條款相關優惠待遇及供應鏈合作達成完整共識之後,便會進入總結會議,達成台美貿易協議。
林佳龍表示,鑑於美國推動「再工業化」政策,並於7月推出「人工智慧行動方案」。外交部與相關部會基於台灣硬體優勢及台美高科技互補關係,正評估與美方在AI領域潛在合作點,透過美國軟體優勢加台灣硬體優勢的「軟+硬」模式深化合作,有助廠商國際布局。
關於美國、歐洲、澳洲、加拿大、印太國家合作回應中共稀土管制,林佳龍指出,將研議在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等既有機制下,就相關議題進行交流及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關鍵礦物「非紅供應鏈」,這不僅有助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韌性,也有利推動「台灣投資美國隊」,強化我國在台美合作的戰略角色。
立委關注關稅衝擊傳產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質詢時表示,美國對等關稅已嚴重衝擊台灣機械、工具機、手工具、扣件等傳統產業,其中工具機更被納入美國232國安條款調查,要求經濟部說明是否有通盤評估,並爭取關稅從20%下調且不疊加。
龔明鑫回應,美國的確將部分項目慢慢移到232條款,都有一定的調查程序,通常調查時間可能長達3個月或6個月,才會公布結果。他強調,爭取關稅低於20%且不疊加,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詢時指出,目前台灣工具機被課徵20%疊加稅率,高於競爭對手國德國、日本、韓國的15%;手工具、水五金與競爭對手相當,但重電部分,歐盟輸美稅率僅15%,比台灣還低;塑膠產業對手墨西哥稅率25%,台灣稅率稍佳,但關稅已衝擊多項傳統產業。
陳亭妃擔憂,經濟部提供產業設備汰舊換新、或導入AI升級方案,恐緩不濟急,尤其銀行貸款也要求看業者訂單,才決定是否放貸。她表示,產業接單受到影響,可能更不容易獲取資金,希望經濟部能提出更有感的政策。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疑,開放美豬、讓美國車零關稅,是否為賴清德所謂好消息的兩項讓步條件?龔明鑫回應,他與談判團隊主要聚焦製造業,美製車雖有在討論範圍內,但經濟部立場「不希望零關稅」。貿易通關會看貨品來源來決定稅率。
立委質疑低估無人機需求
行政院日前核定「無人載具產業發展統籌型計畫」,未來6年要投入442億元,目標是2030年產值達400億元。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指出,國防部等公部門只有10萬架無人機採購需求,對於真正作戰應用,可能遠遠不夠。
邱議瑩舉例,這次雨災衛福部首度啟用無人機「孤島送藥」,以及農業無人機噴灑農藥等需求,認為經濟部對於未來無人機需求的盤點,恐怕有所低估。她強調,現在國防部也劃定禁飛區域,無人機到底由誰管、如何管、怎麼飛,是否應有一個法源規範?
龔明鑫指出,目前無人載具有台南沙崙的示範計畫,這部分有一些條例,未來或許可以以其為基礎,升級成後續的發展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