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保持年輕? 研究:社交延緩衰老
人們過著群居生活,需要從事社交活動來維持人際關係和社交能力,而社交活動對健康也有幫助。研究發現,社交生活可能可以延緩老化,也就是現在如何結交朋友,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健康。
英國羅浮堡大學老化生理學客座教授古德溫(James Goodwin)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指出,如果我們能夠延緩老化,我們就可以推遲或縮短罹患與老化相關疾病的時間,也就是能維持較長時間的健康狀態,整體上感覺更年輕、更美好。
古德溫提到,剛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社交生活是影響老化最令人驚訝的因素之一。而與他人保持連結,可能有助於減緩老化速度。
這項針對超過2千名成年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參與者的社交關係強度和穩定性,例如:家庭關係、參與社群或宗教團體、情感支持,以及他們在社群中的活躍程度。
研究人員設計「累積社交優勢」(CSA)指標,用來衡量參與者的社會關係和被支持程度。這項做法比以往的研究更進一步,因為過去大多只關注婚姻狀況或朋友關係這類單一因素。
研究人員隨後將CSA與不同的老化指標進行比較。他們觀察了參與者的生物年齡(基於DNA變化)、全身發炎程度,以及壓力相關激素(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動態。
研究人員發現,社交連結越強的人,生理老化速度越慢,體內發炎程度也較低。然而,社交生活和短期壓力反應之間的關聯性並不明顯。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因為短期壓力反應較難衡量。
古德溫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社交連結與老化過程密切相關。不過,也不必太驚訝,因為人類數十萬年來一直過著群居生活。
對遠古的祖先來說,群體歸屬感不僅意味著同伴,更是生存的關鍵。共同努力讓我們更加安全,幫助我們尋找食物,並維持我們的健康。當我們有社交連結時,身體會健康也就不足為奇了。
研究也發現,社交優勢與更廣泛的不平等現象有關。教育程度較高、收入較高或屬於特定族群的人,通常老化速度較慢、發炎程度較低,也就是社會和經濟狀況都會影響老化的方式。
古德溫表示,應對這個問題的方法似乎有兩種。首先,需要制定減少貧窮、改善教育和機會的社會政策,因為這些因素顯然會影響健康和老化。
其次,我們自身也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加強我們自身的社交生活:保持聯繫、相互支持和積極參與活動,也能帶來正面影響。
他說,正如這項研究所揭示的,結合社會科學和基因學,不僅有助於了解我們如何老化,而且有助於更好的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