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聖喬治與惡龍》 善惡永恆對抗

斯德哥爾摩主教座堂內的雕塑《聖喬治與惡龍》,刻劃了喬治用長矛刺中龍身後高舉寶劍的瞬間,同時呈現了被喬治從死亡邊緣救下的公主。環繞雕塑基座,排布著這位聖徒生平場景的浮雕。(JoaLacerda/Shutterstock)
斯德哥爾摩主教座堂內的雕塑《聖喬治與惡龍》,刻劃了喬治用長矛刺中龍身後高舉寶劍的瞬間,同時呈現了被喬治從死亡邊緣救下的公主。環繞雕塑基座,排布著這位聖徒生平場景的浮雕。(JoaLacerda/Shutterstock)

文/記者費里耶(Lorraine Ferrier) 譯/蘇雯

全世界有許多人會在4月23日慶祝聖喬治日(St. George’s Day),也就是聖喬治殉道的日子。這位聖徒是英格蘭、喬治亞(Georgia)、衣索比亞(Ethiopia)等多個國家的守護聖人,他的堅定信仰、非凡勇氣與不屈精神廣受後世尊崇。

3世紀時,喬治(275~303)誕生於土耳其中安納托利亞地區(Central Anatolia Region)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身為羅馬軍官(相當於上校),他在戴克里先大帝(Emperor Diocletian,316年逝世)的異教統治下,拒絕背棄基督信仰。喬治的虔誠招致迫害,他於西元303年前後在尼科米底亞(Nicomedia,近利達,當時屬巴勒斯坦、今屬以色列)遭酷刑和斬首。

教宗格拉修一世(Pope Gelasius)於西元494年將喬治封為聖人,讚揚他為「在人間受人敬仰,事蹟唯有上帝知曉的人之一」。

藝術創作源起《黃金傳說》

雖然喬治從未成為騎士,但從中世紀開始,許多藝術作品常刻畫他身披閃亮盔甲、手持武器斬殺巨龍的畫面(在基督教中,巨龍常象徵邪惡、撒旦或異教)。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内《聖喬治與惡龍》雕塑的青銅複製品,於1912年鑄造。

卡克斯頓繼續講述這個故事,聖喬治對眾人說,「別害怕,只要相信上帝、耶穌基督,並接受洗禮,我就會殺死那條龍。」國王與臣民受洗後,喬治遵守他的諾言,斬殺巨龍。

德國雕塑家諾特克巔峰之作

氣勢宏偉的木雕《聖喬治與惡龍》(St. George and the Dragon)矗立於斯德哥爾摩的斯托爾基爾坎教堂(Storkyrkan,意即大教堂),亦稱斯德哥爾摩主教座堂(Stockholm Cathedral,又稱聖尼古拉教堂)。

瑞典攝政王斯滕‧斯圖爾一世(Sten Sture the Elder,1440~1503)為紀念1471年布倫克貝里戰役(Battle of Brunkeberg)的勝利,委託製作這座雕像;這場戰役中,他擊敗了挪威與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Christian 1,1426~1481)。雕像於1489年完成安放。

從這幅圖像中可見,《聖喬治與惡龍》雕像中,巨龍身體的一部分用麋鹿角製成。從這幅圖像中可見,《聖喬治與惡龍》雕像中,巨龍身體的一部分用麋鹿角製成。(Shutterstock)

這座高約12英尺(約3.6公尺)的橡木彩雕,公認是德國雕塑家伯恩特‧諾特克(Bernt Notke,約1440~1509年)的巔峰之作。眾多技藝精湛的工匠曾協助諾特克完成這項作品作。中世紀時期,工匠們常在作坊中協同創作,諾特克的作坊專精繪畫、掛毯與木雕,尤以祭壇畫著稱。

諾特克與作坊助手們精準捕捉了喬治舉劍斬惡龍的瞬間。整件作品以木雕精細打造,並搭配金屬裝飾,充滿動感。呈現喬治騎在揚起前蹄的駿馬之上,剛用長劍刺中巨龍;巨龍痛苦的蜷縮在地上,嘶吼哀嚎著。一邊用單爪支撐身體,一邊試圖用另一爪拔出折斷的長劍,作最後的求生掙扎。喬治高舉長劍於頭頂,彷彿即將揮出致命一擊。

《聖喬治與惡龍》雕塑,1489年,德國雕塑家諾特克作品,採用彩繪橡木、寶石、麋鹿角等製成。《聖喬治與惡龍》雕塑,1489年,德國雕塑家諾特克作品,採用彩繪橡木、寶石、麋鹿角等製成。(Shutterstock)

諾特克巧妙的將折斷的長劍與巨龍的利爪,設計在馬身的位置,用來支撐整個雕像的結構。

喬治的姿態彰顯了他的正義信念。他挺立鞍上,神情超然,面對迫近的危險仍目光堅定,毫不動搖。附近的公主略微垂著頭部,靜靜注視著戰鬥,雙手合十祈禱。

這件雕塑蘊含深意:馬具飾墜中可見十字架與斯圖爾(Sture)家族紋章——三朵裝飾風格的睡蓮;公主身後立著一隻羔羊,象徵為安撫巨龍的獻祭,亦是基督的羔羊,代表神為人類作出的犧牲。

除主體人物外,基座還有浮雕群環繞:聖喬治像的基座上呈現這位聖徒的生平場景,公主像的基座上則展現聖喬治在西恩納戰鬥的畫面。這些浮雕顯示出作坊工匠們頂尖的雕刻技藝與敘事功力。

諾特克的《聖喬治與惡龍》雕塑堪稱精湛工藝的典範,生動詮釋了善惡永恆的對抗。

原文「A Triumph in Wood: Sweden’s ‘St. George and the Drago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洛琳‧費里耶(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工藝相關文章。她專注於藝術家和工藝師(以北美和歐洲地區為主)如何在創作中傳達美與傳統價值觀,希望能為稀有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工藝品發聲,以保存傳統藝術遺產。她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延伸閱讀
佛像藝師蘇義雄 遵循古法創作
2023年01月17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