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失智症? 中醫:四方法延緩大腦退化
失智症屬於一群症狀的組合,是一種緩慢退化的疾病,主要會造成記憶力減退,以及影響認知功能。然而,中醫有一些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在此就教導民眾通過食療、按摩、針灸和「三動」來延緩大腦退化。
從西醫角度來看,常見的失智原因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中風)等:從中醫角度來看,失智體質可以歸納為下列3種。
3種失智體質
- 腎虛:腎的能量系統主管骨頭、骨髓和腦,因此腎虛會導致「腦髓空虛」,也就是神經細胞失去滋養,甚至出現退化現象。
- 痰溼:中醫將不正常的代謝廢物淤積稱為「痰溼」,類似西醫所指的大腦斑塊,會影響腦部功能。
- 血瘀:與三高、代謝症候群相關,血液循環不佳會導致大腦血液供應不足,無法修復大腦和排出髒東西,進而造成失智。
養生湯品「帝王健腦蛋」
通過食療能改變失智體質,在此介紹一道養生湯品「帝王健腦蛋」,非常適合發育中的兒童、修復大腦和延緩老化的成年人食用。
食材:
天麻10克
何首烏10克
枸杞10克
紅棗8顆
龍眼乾10克
黃耆10克
雞蛋4顆
水800毫升
作法:
1. 將上述食材洗乾淨,放入陶瓷或玻璃鍋內加水煮沸(不要用金屬鍋,容易與藥材發生反應)。
2. 開小火煮7~8分鐘之後,將雞蛋撈起,去殼。
3. 剩下的食材再煮20分鐘,關火並加入雞蛋即可食用。
功效:
雞蛋含有卵磷脂和DHA,能促進大腦健康;黃耆補氣;龍眼、紅棗補血;枸杞補腎,對眼睛有益;何首烏是知名補腎的黑髮藥材,能促使藥效到達頭髮和大腦;天麻是傳統健腦藥材,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天麻能改善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還能保護神經細胞,改善記憶力,有益心腦血管健康。
老年人服用此方,可再增加陳皮10克、薑黃5克,陳皮能加強化痰溼效果,薑黃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抗發炎,但腎臟病患者,服用薑黃之前要諮詢醫師。
至於薑黃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效用,直接口服天然薑黃素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尚未證明其效果,主要歸因於生物利用度低的問題,不過,動物實驗發現,薑黃素能幫助幹細胞外泌體發揮抗發炎和保護神經的作用,未來或許能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一個希望。
針灸治療,減輕腦部發炎反應
利用針灸來治療失智症,效果非常好。今年刊登在《醫學補充療法》(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回顧文章,綜合針灸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治療機制,包括減輕腦部的發炎反應、減少大腦皮層和海馬迴中「黏性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堆積等。
曾經治療過一位失智症患者,他都是坐在輪椅上被看護推進診所,完全不會與別人互動,別人講話也不理睬,連眼神都不轉過來。經過中藥和針灸治療之後,他的眼神開始轉動,也會看著醫師為他針灸的穴位,後來還能從輪椅上站起來去開門。
另一位因語言區受損而口齒不清的患者,經過針灸治療之後,病情停止惡化,說話咬字也變得比較清楚。
按摩頭耳,促腦部血液循環
頭部按摩:
每日按摩頭部5個區域,分別是額頭正中央髮際處、頭頂百會穴、耳朵前上方頭面部、後腦勺凸起下方的小腦區。使用木材或竹片製成的圓齒梳子、按摩器敲打或梳頭,從前往後,再從後往前,每天洗澡後、睡覺前或起床後都可以進行。
耳朵按摩:
集中於兩個部位——對耳屏(代表腦部)和耳垂(代表頭面部),食指蓋住對耳屏,中指蓋住耳垂,拇指放在後面,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揉按,可以在看電視時進行,也可以與頭部按摩同時進行,以節省時間。
注意!這類人是失智症高風險
臨床統計發現,需要積極預防失智症的族群包括年長者、有失智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頭部曾受外傷者、腦部退化性疾病患者、長期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者、憂鬱症患者、肥胖者、過量飲酒者和女性。
研究顯示,45歲的女性在未來生涯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同齡男性高出1倍,推測原因是失智風險比較高的男性容易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而女性壽命較長,所以容易活到失智的年紀。
預防失智,保持「三動」
要預防失智,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年長者要保持「三動」,包括運動、互動和腦動。
運動方面:
建議老年人每天走5,000~7,000步。互動方面:
要多與人聊天,不宜經常看電視、看手機;要讓大腦經常活動,玩益智遊戲如打橋牌、下棋,或是關注理財等。飲食方面:
建議採取地中海飲食,多吃抗氧化的蔬菜、水果和健康油脂,有助於預防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降低失智風險。2025年一項刊登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採取地中海飲食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對於遺傳風險高的族群來說,可以通過地中海飲食減低風險。
此外,還要注意控制體重。一項研究發現,50歲時BMI在30kg/m2以上,失智風險比體重正常的人高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