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開立生活處方箋 失智總鋪師重拾好廚藝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4年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盛行率達8%,除了藥物,醫師更希望透過園藝、音樂、運動、繪畫、下廚等患者的興趣,開立非藥物的「生活處方箋」,86歲總鋪師「阿琴姊」就是個例子。2年前出現失智症狀後,家人幫她安排失智據點上課,今年初個管師特別舉行一場「燒酒雞之宴」,讓阿琴姊重拾手藝,美食好滋味完全不因失智少一味,讓大家對「生活處方箋」的效果很肯定。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神經內科醫師王星翰指出,患者家人說家人兩年前發現她不是出門找不到錢包,就是回家找不到鑰匙開門等症狀,帶她就醫確診是初期失智。之後,子女幫她報名失智據點上課,希望藉由與人互動延帶緩失智。
今年初春,失智據點個管師更是針對他開立的「生活處方箋-廚藝」,舉辦一場30人「燒酒雞餐會」,由她擔任主廚。在兒子媳婦協助下,一早就下廚做出一大鍋燒酒雞,搬到據點分享大家,還招呼大家「吃不完可以打包回家!吃不夠下次再煮給大家吃!」,讓在場家屬與據點學員很感動。
王星翰醫師表示,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失智議題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重要課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4年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盛行率達8%,臺中醫院也為此設立包含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中醫科的「失智整合門診」,每年新收案150~200人。
9月21日國際失智日前夕,他希望透過「阿琴姊燒酒雞」的故事,讓更多失智者家庭了解,目前醫界在失智症臨床治療上,除了補充缺乏的神經傳導物質的藥物治療,更希望透過園藝、音樂、運動、繪畫、下廚等患者的興趣,開立非藥物的「生活處方箋」,延緩患者失智症狀,也讓家庭少了一些遺忘的憂鬱,增添還記得的更多樂趣。
臺中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與五個失智據點合作,提醒民眾家人如出現「空間」、「記憶」、「判斷」、「執行」四項障礙,如記憶力減退、無法勝任原本可自理的生活能力,甚至出現幻聽、妄想等症狀,應帶至失智門診就醫,避免因失智影響生活品質與發生走失、遭詐騙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