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記憶的那雙手 張玉珠的典藏與捐贈故事

將保存了26年的六本相簿捐贈給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張玉珠又完成一項斷捨離功課。(張玉珠提供)
將保存了26年的六本相簿捐贈給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張玉珠又完成一項斷捨離功課。(張玉珠提供)

【記者廖儷芬/台中報導】

「能讓這些照片找到歸宿,是我這幾年最放得下的事。」台中張玉珠說這句話時,眼神很平靜。
她手上那一疊泛黃的相簿,是她在九二一地震後,用底片相機一張一張拍下的紀錄。那些照片記錄了傾倒的校舍、破裂的地面,也記錄了人們重建的身影。二十多年後,她決定把這些影像,捐贈給南投竹山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文史工作者張玉珠多年研究地方文史,曾於九二一地震後主動前往災區拍攝、記錄重建歷程,保存了珍貴的影像史料。文史工作者張玉珠多年研究地方文史,曾於九二一地震後主動前往災區拍攝、記錄重建歷程,保存了珍貴的影像史料。(張玉珠提供)
珍藏26年後,張玉珠決定將其捐贈給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珍藏26年後,張玉珠決定將其捐贈給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張玉珠提供)

災後的記錄 化作一種信念
1999年,那場震動台灣的地震,讓她親眼看見家園的脆弱。她說:「那時候我沒有別的念頭,就是想留下什麼。」
於是,她帶著相機到各地拍攝災區,記錄孩子在臨時教室上課的畫面,也蒐集學校重建的出版物、地方社區的報告書。
那時候沒有人想到,這些資料二十年後會成為歷史。她只是憑著一種老師的直覺——「這些東西,將來孩子們一定會需要知道。」
她的收藏從教育延伸到文化。後來,她參與了「守護古物」計畫,走訪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各地廟宇。每一個地名、宮廟的調查資料,她都用牛皮紙袋分門別類,手寫標籤貼在紙箱上。「我怕忘記,也怕別人不知道這些地方的重要性。」

收錄倒塌的建築與地表裂痕影像,是她親自奔走、拍攝、整理的珍貴見證。收錄倒塌的建築與地表裂痕影像,是她親自奔走、拍攝、整理的珍貴見證。(張玉珠提供)
張玉珠當年逐一標註拍攝地點、內容與心得,完整記錄「九二一大地震印象」。張玉珠當年逐一標註拍攝地點、內容與心得,完整記錄「九二一大地震印象」。(張玉珠提供)

書架上的人生
在她家裡,書箱一箱一箱地堆著,像一座縮小的文化圖書館。
有《我愛瑪婷》的兒童繪本、有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也有《哈利波特》的中譯本。「有時候收藏的不是書,是一段時間。」
她笑說自己從小學老師到文史工作者的轉變,其實只是「教學的一種延伸」。
那些繪本,是她早年推動閱讀教育的教材;那些宮廟志與地方誌,則是她田野訪查後的成果。
她說:「一本書,能連起一段記憶;一張照片,能讓地方被看見。」

金庸武俠小說系列,《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等成為時代見證。金庸武俠小說系列,《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等成為時代見證。(張玉珠提供)
收藏的《我愛瑪婷》與《山中見聞》繪本,反映教育起點。收藏的《我愛瑪婷》與《山中見聞》繪本,反映教育起點。(張玉珠提供)

一場緩慢的捐贈
今年秋天,她帶著滿箱的資料來到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把二十多年來的地震影像正式交給國家典藏。當她在簽收文件時,輕聲說:「終於放下了。」
那一刻,她不是在告別收藏,而是在完成一場長達二十多年的守護。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她曾在訪談時寫下這句話。這些年,她學會了放手,也學會了讓記憶繼續流動。
從民俗到信仰的見證
十月初她又參與雲林詔安客庄迎暗境等民俗活動,親自拍攝儀式過程,並整理為文。「我不是專業的攝影人,也不是學者,但我希望有人能從這些照片看到『信仰的樣子』。」
夜裡,她參加崙背鄉水汴頭迎暗境,在月光下緩步前行。那張照片裡沒有熱鬧的喧囂,只有一種莊嚴與平靜。「這樣的場面會慢慢消失,我只是想把它留住。」

「這樣的場面會慢慢消失,我只是想把它留住。」張玉珠說。「這樣的場面會慢慢消失,我只是想把它留住。」張玉珠說。(張玉珠提供)
雲林詔安客庄迎暗境活動橫幅——該儀式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之一,象徵客庄信仰、民俗與社群凝聚的延續。雲林詔安客庄迎暗境活動橫幅——該儀式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之一,象徵客庄信仰、民俗與社群凝聚的延續。(張玉珠提供)
張玉珠參訪的雲林二崙故事館,曾經是台灣日治時期派出所建築,於1927年落成。張玉珠參訪的雲林二崙故事館,曾經是台灣日治時期派出所建築,於1927年落成。(張玉珠提供)
原「二崙郵便局」(日治時期建築),建成年代:大約於1930年代。原「二崙郵便局」(日治時期建築),建成年代:大約於1930年代。(張玉珠提供)

空間、心理都要斷捨離
張玉珠的典藏,不是收藏家的展示品,而是一位老師、一位行動者,用雙手守住地方歷史的印記。親人的離世,讓她決定在空間和心理上,做一次「斷捨離」,讓書籍和收藏都能有一個美好的去處,讓新主人知道台灣曾經走過的歷史。
她沒有談論「文化資產」的專業名詞,卻在生活裡默默實踐。那份靜靜的堅持,像她相簿裡的一張張照片,「不求耀眼,卻足以照亮記憶的方向。」

各大宮廟沿革志,花蓮青蓮寺門神彩繪師傅落款,中壢慈惠堂堂主的研究報告,板橋接雲寺的斗拱、三重先嗇宮楹聯,每本都承載歷史的重量。各大宮廟沿革志、鄉志、三重先嗇宮楹聯,每本都承載歷史的重量。(張玉珠提供)
張玉珠: 「這幾天整理出來的文物,終於打包出門,期許在下個人手裡繼續發光發亮。」張玉珠: 「這幾天整理出來的文物,終於打包出門,期許在下個人手裡繼續發光發亮。」(張玉珠提供)
張玉珠提到:「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張玉珠提到:「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張玉珠提供)
除了文史典藏,張玉珠也熱愛古蹟與建築之美。除了文史典藏,張玉珠也熱愛古蹟與建築之美。(張玉珠/攝影)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