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獎勵「吹哨人」 分析:為穩金融

中共近期發布《證券期貨違法行為吹哨人獎勵》徵求意見稿,將檢舉者改稱「吹哨人」,並提高金融領域的檢舉獎金,最高上限至100萬元人民幣。專家指出,這一政策反映中共對金融穩定性的高度焦慮。
根據中共徵求意見稿,將提高吹哨人的獎金,最高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時,還擴大獎勵條件,稱嚴重破壞證券期貨市場秩序、嚴重危害金融安全、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案件,都納入獎勵範圍。
這一政策被認為是中共對金融穩定性日益增長的焦慮,所以要提前排雷。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內外挑戰,金融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任何可能引爆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金融犯罪,都是監管層級的頭號大敵。因此,強化吹哨人制度就是為了提前排雷,將風險扼殺。」專家指出,在經濟下行時期,中共通過打擊金融犯罪獲得巨額的罰款收入,也可以成為一種補充財政的手段。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指出,「中國(共)的金融特別腐敗,所以這裡面的殘酷程度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如果真的出來一個吹哨人,那麼他的人身安全時刻都在危險之中。李文亮吹哨了怎麼樣,最後死於非命,這樣的案例其實是很多的。」
在專制體制的背景下,外界觀察認為吹哨人制度,形式大於實質,無法推進。孫國祥分析:「那檢舉揭發的對象是要根據領導口味的。正如抓貪官是選擇性的一樣,這是在中國大陸非常普遍的觀點。吹哨人的制度啟動與否、查處力度的大小,很可能取決於被檢舉的對象,是否屬於當權者需要打擊的目標。如果檢舉的對象是受保護的自己人,線索很可能最後就是石沉大海,那吹哨人,反而可能因為誣告而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