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缺電危機 專家:衝擊投資信心

【記者林丞奕/台北報導】

核三發電廠2號機於5月17日停機除役,象徵台灣邁入「非核家園」,台灣政府也喊出「台灣需加快腳步發展AI技術,打造具民主價值的智慧科技島。」然而,人工智慧(AI)技術高耗能,引起外界對於「非核家園」的質疑。專家表示,AI產業所需電量都非常高,倘若政府在不考慮核能的情況下供電,將使外國企業、本土企業失去投資信心。

外界關注台灣能源政策,立委葛如鈞日前表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短期內三次暗示執政黨應該擁核。谷立言接受專訪時說:「美國可為台灣提供包括核能在內的可靠能源」;在美國商會中再次強調,「美國可為台灣提供全方位的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地熱、核能,或先進的電網技術」;AIT臉書也引述谷立言於美國商會謝年飯致詞內容。

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來台,宣布將在台灣設立總部,發展AI需要大量能源,黃仁勳更在一場閉門峰會上,公開表態支持政府能源政策,他說,「我們需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與核能的所有能源」,並強調台灣應該要投資核能,能源也不應被汙名化與貼標籤。

專家疾呼恢復核電、擴充機組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直言,當務之急是恢復核電,恢復核一、核二、核三發電廠運轉,再讓核四續建、發電,並擴充新機組。他建議分階段實施能源配比,第一階段核電占比至少30%、再生能源維持占比10%,因為供電不穩定,若要將再生能源升至15%,天然氣發電的比率就可從30%降至25%,因為天然氣的成本最高,也是供電最不穩定的。

至於第二階段,他表示法國的核能發電占比高達75%,電價全歐洲最便宜,台灣可以效仿。核一、核二、核三、核四發電廠也都有預留一些空地,可擴增機組使核電占比達50%,火力發電比率自然而然就可以降低。

缺電衝擊外商、本土企業投資

葉宗洸表示,國際人工智慧(AI)大廠來台投資,包括半導體、資料處理中心等,所需電量都非常高,也要求供電穩定。這群用電大戶要求無碳電力,政府考慮再生能源的方向沒有問題,但台灣並無豐沛的天然資源。「再生能源並沒有辦法滿足用電大戶的穩定供電需求。」

葉宗洸解釋,在台灣,太陽光電,受限於白天太陽出來才能供電;風力發電,只有秋、冬季節才有大量電力產出,夏天則處於無風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絕對無法滿足用電的科技大戶。然而,政府為維持穩定供電,只好犧牲減碳部分,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發電。儘管達到用電需求,但仍無法滿足無碳電力。

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未來的主力就是天然氣發電,葉宗洸指出,台灣沒有生產天然氣,必須透過進口後儲存,但台灣的天然氣安全存量只有7天至11天,不只無法滿足能源安全的需求,也會使來台投資的企業沒有信心。

軍演不長眼 恐危及天然氣供應

談到如果政府使用海底管線輸送天然氣,葉宗洸直言,從美國阿拉斯加運送到台灣,即便不受飛彈測試的影響,但若是與中共發生戰爭的狀態,或出現嚴重不友善的對待時,「中共難道不會破壞你的海底天然氣管線嗎?」

他以烏俄戰爭舉例,俄羅斯因天然氣管線遭破壞,導致天然氣無法向外輸送。「不會因為管線在海底,就會變得比較安全」,若真正遇到戰爭威脅,海底管線同樣遭受破壞,何況海底管線非常長、維護成本又高,在這樣的條件裡,只會讓台電整體發電成本持續飆升,台電所累計的虧損就會越來越嚴重。

葉宗洸說明,中共前幾次的軍演都將台灣周邊匡列為飛彈試射區,若中共未來又發動軍事演練,飛彈不長眼,若在試射時出現偏差,必定危及天然氣運輸船,運輸船自然不敢靠港,倘若天然氣遭中斷,台灣整體供電將造成影響,不單是能源危機,還間接影響國家安全。國際廠商就會認為,「投資台灣是否就會出現較高風險」,將影響外商對台的投資意願。

對於本土企業,他表示,本土企業若要擴廠、投資,政府卻無法提供穩定電力,企業只能考慮前往可以提供穩定電力的國家設廠,比如台積電赴美、赴日設廠,即便日本曾發生核災,日本仍持續使用核電。

葉宗洸表示,當政府無法提供穩定電量,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意願就會提高,在國內的投資意願就會降低;在「國外企業對台投資減緩」、「本土企業被迫出走」的兩種情況之下,將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相較之下,「核能的燃料安全存量是18個月至36個月,與天然氣相比,續用核電是台灣的最佳選擇。」葉宗洸強調。◇

延伸閱讀
AI語音與真人聲音難辨 小心被騙!
2025年10月07日 | 11天前
美保守聯盟主席:川普是台灣盟友
2025年10月08日 | 1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