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成長贏韓國 韓媒分析三大關鍵

2025國慶日即將到來,8日一早進行全兵次訓練。圖為國旗梯隊經過台北101大樓。(記者宋碧龍/攝影)
2025國慶日即將到來,8日一早進行全兵次訓練。圖為國旗梯隊經過台北101大樓。(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陳語馨/綜合報導】

韓國媒體日前報導,韓國2025年人均GDP將被台灣超車。近日再有韓媒《每日經濟新聞》撰文探討,指出韓國被台灣超越的三大原因,包括:美國關稅促使台灣企業提前出貨效應、民間加速投資和人工智慧(AI)熱潮、以及政府政策相助。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9月底發布的最新經濟展望報告,台灣今年的GDP成長率預估將達到5.1%,相較於4月預估值激增了1.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韓國今年的GDP成長預估僅為0.8%,與台灣相差近六倍。亞銀同時預估,明年台灣的GDP成長率(2.3%)仍將高於韓國(1.6%)。在人均所得方面,台灣今年人均所得預計將達38,066美元(約新台幣116.1萬元),超過韓國的37,430美元(約新台幣114.2萬元),正式實現逆轉超車。

韓媒分析,台灣今年經濟起飛的一項關鍵應對措施,是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動作,促使台灣企業實施了提前出貨策略,效果立竿見影。此策略使得台灣出口成長率從第一季的19%飆升至第二季的35%。淨出口(出口減去進口)對今年上半年整體GDP成長率6.8%的貢獻度,達到3.2個百分點,有效拉動了經濟成長。

除了出口策略奏效,民間投資也為台灣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上半年台灣民間投資年增率高達18.2%。此外,AI熱潮和對高性能半導體需求的爆炸性成長,更是強勁的推手。據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協會(SEMI)數據,今年上半年台灣的半導體設備採購額達158億美元,超過韓國的136億美元,顯示台灣企業正加速投資未來。

兩地政府的政策環境也影響了發展前景。台灣政府在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上顯得更為積極和領先。台灣早在2017年就允許半導體公司破例適用彈性工時規定。此外,台灣的「台版晶片法」已自 2023 年起實施,為半導體研發投資提供高達 25%的稅收抵扣優惠。

相較之下,韓國旨在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放鬆管制和勞動改革卻被推遲,相關法案直到今年1月才通過,且稅收抵免幅度不如台灣(大公司設備投資抵免率從15%提高到20%)。韓媒總結,韓國受到監管壁壘和產業結構的限制影響,經濟表現已開始不如台灣,且這種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延伸閱讀
取消